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关于个旧米线,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关于个旧米线,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20-10-26 02:53:26


微信操作主管数名

1

要求女性,30岁以下,能熟练微信操作、有责任心、有团队意识

2

公众号技术人员
一名

要求具有一定文字功底、熟悉相关软件操作,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如果我问你

个旧什么店最多

你知道吗?

如果我说个旧米线店最多

你同意吗?

米线对于个旧人的日常生活来说

是不可或缺的

米线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在个旧人的餐桌在

无论早晚,无论春夏秋冬

     个旧人对米线的执着和热情还体现在米线的吃法上,凉、烫、卤、炒,过桥、三鲜、焖肉、肠旺、鱔鱼、牛肉、羊肉、豆花、酱肉、麻辣,大锅、小锅、砂锅、铜锅,多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

     米线在古代称为“粲”,意为精米,起源于中原地区(今山西,河南一带)《隋书》(食馔次第法)就记有米线做法。南宋时传入南方,成为南方人们经常食用的米制品。特别是在云南盛行。

     云南米线有两种制作方法。

     一,大米发酵后磨制而成,就是我们俗称的水米线”

     二,大米磨粉后用机器挤压而成,就是我们说的“干米线”。

     云南过桥米线蜚声海内外,相传过桥米线起源于蒙自,但,个旧人对丰富过桥米线的吃法是功不可没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在大桥头(今财富中心五一路口),有一对老夫妻经营养一间米线店,店名不记得了,以卖焖鸡米线出名,生意特别好,到他家吃米线常常要排队,而且顾客总会吆喝一声“加鸡加排骨”。我常常到老人店里吃米线,时间久了,和老人混熟,他给我了一些米线的故事。老人经营米线可算世家,祖辈就在个旧卖米线,据老人讲,民国时期,个旧卖米线很有特点,汤作汤卖,配菜作配菜卖,米线作米线卖,也就是说,卖汤的只卖汤,卖配菜的只卖配菜,卖米线的只卖米线,老人的说法让我不可思议,后来,我问过好几个老人,都支持老人的说法。

     老人还跟我讲,民国时期的个旧,吃米线很讲究,汤要用阉鸡、老鸭、筒子骨、三线肉混合熬制,配菜超越了传统过桥米线的鸡汤、鲜肉片,有鸡肉、鲜肉片、火腿片,鲜鱼片、笋片、香菜、韭菜、葱花等时鲜蔬菜,米线都是当天赶早人工榨成的新米米线。老人讲,他家以前就是卖汤的,他小的时候,很早就被大人赶起床,去守候熬制那锅香、甜、酽的汤。从老人讲的情况来看,民国时,个旧人吃米线确实讲究,那时个旧经济发达,有钱任性,说个旧丰富发扬了过桥米线的吃法,也不为过。

     后来,通海人发明的小锅米线也传入个旧,再后来,个旧人又发明了焖汤米线。

    我钟爱吃米线,小的时候,吃米线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六、七十年代,个旧有个词叫"换米线”,什么意思呢?就是米线不象现在是用钱买,而是要用粮食换,在那个粮食定量供应的年代,父母一般不会满足娃娃的愿望的。我依稀记得,那时候食品公司的工人骑个三轮车,拉着米线,走街串巷,嘴里吆喝着“换米线喽、换米线喽”,听到这声音,我总会去央求母亲,对我的央求,母亲一般是不会答应的。

     我小的时候,个旧有几家饭店,都经营着米线,有名的有光美园、北京饭店、锡都饭店、中发园等,当然也有一些小店,我印象最深的是锡都饭店旁边,吉安街路口,有一家小馆子,门口抗粑粑,里面卖米线,堂兄常会领我去,他吃一碗半,今天的三两,我吃一碗,二两,旺子米线,没有肉,汤到是肉或骨头汤。

     个旧人对米线的爱,是根深蒂固的,刻骨铭心的。象我三天不吃米线就不舒服,就像没吃着盐。特别是去省外没有米线的地方出差或旅游,怀念的总是个旧的米线,记得,有一次和几个朋友从深圳乘晚班飞机飞昆明,又连夜坐车赶回个旧,半夜三点多了,回到个旧,几个人一致表示要吃碗米线才回家,结果找了半天,终于在通宝门附近一家小馆里,一人甩了碗焖肉米线,才踏踏实实的回家睡觉。

    个旧人对米线的喜爱,不仅体现在我身上,在省外工作的朋友、同学也爱米线,回来个旧,问其想吃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说米线,有个省外工作的朋友对米线的钟情,更让我感动,一回个旧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个旧吃过桥米线,甚至为吃过桥米线特意开车来回近两千公里,跑回个旧,有一次,为他接风,我们几个朋友特意在饭店订了一桌,紧等不见其影,打电话联系,他正在老个旧吃过桥米线。我也送过他干米线带回去,他说,回去做的不好,只有在个旧吃着才香。

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米线的依赖也越来越重

我想问一句,天堂有米线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