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人品怎么样?看他吃饭就知道!

人品怎么样?看他吃饭就知道!

  • 发布时间:2020-11-09 02:22:52

点击上方蓝字“老周说吃”加关注,即可免费订阅!       

                           


 

饭局上遇到一位“三哥”。

 

他说,因为吃饭,他一辈子无法原谅他大哥。

 

这位“三哥”,也是乡下苦孩子出身。一母同胞兄弟六个,大哥1958,二哥1960,三哥1962,四哥1964,五哥1966,六哥1968。

 

1970年代初,正是兄弟六个长身体关键时刻,家里常常困顿得揭不开锅。

 

偶尔吃一顿面条,大哥仗着身强力壮,总是第一个盛饭。他用一个最大的碗,拿筷子一串,把面条全捞进自己碗里。等到小兄弟们盛饭,锅里只剩面汤。

 

为了逃出饥饿,小兄弟们发奋读书,先后走出农村,进城穿上皮鞋,端上铁饭碗,一个个都吃上了肉。

 

只有当年那位自私的老大,至今在家务农,独扛锄头向黄昏。

 

老天自有安排,老天爱笨小孩。

 

明末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总结识人心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他说,

 

“仔细观察餐桌上,有两种人不可交。第一,凡有饭局场场他都会出现,但从未见他请过客;此种人贪小而自私,不可交。第二,任何场合,从未见他喝晕喝多过,此种人城府深似海,不可交。”

 

饮食之事虽小,但往往可看出做人品格的高下。

 

南宋朱弁的《曲洧旧闻》记载:王安石做参知政事(副宰相)时,有人和他的胖太太吴夫人聊天,无意中说他爱吃獐脯。

 

吴夫人听后很纳闷:“大人他从来不挑饭菜,怎么突然爱吃起獐脯来了呢?”

 

于是就把王安石贴身仆人唤过来问:“你们怎知大人爱吃獐脯呢?”回答说:“大人每次吃饭,都只把一盘獐脯吃光,别的菜却全剩下来了。”

 

吴夫人又问,“他吃饭时,獐脯放在什么地方?”仆人答:“在离他筷子最近的地方。”

 

吴夫人笑道:“这样吧,明天你们把鱼放在他筷子边上。”

 

第二天,王安石果然把鱼吃光了,獐脯全剩了下来。大家这才知道,王相爷不过是专拣离自己筷子近的菜吃罢了。

 

王安石虽身为宰相,心思却丝毫没用在吃喝享受上,这和他刚正耿直、心系苍生的做人风格是一致的。



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也记有一事:说某官宦人家在东京开封买了一个婢女,婢女自称曾在太师蔡京府中包子厨房事厨。主人便安排她去包包子,她却称不会包。

 

主人很奇怪:“你是包子厨房的厨娘,怎么不会做包子呢?”她回答说:“我在厨房里只管切葱丝,包包子另有专人。”

 

婢女一句话,道出了同样位居高官的蔡京饮食生活是如何奢靡无度。蔡京只为身荣,不存国计,打着推行王安石新法的幌子胡作非为,搜刮贪腐,,负有主要罪责。

 

有的文章,常常把描述成爱吃狮子头的美食家。然而,侯瑞轩大师的回忆可能更接近总理的日常饮食真实。

 

河南老乡、一代烹饪泰斗侯瑞轩大师,自1954年起曾在北京饭店、钓鱼台国宾馆主厨长达28年,多次为烹饪服务过。大师生前常来郑州,我曾多次采访过他。

 

据他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经常要到北京东郊使馆区参加外事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都不安排正餐,,先垫一垫。吃的是什么呢?一碗清汤面,一荤一素两个家常小菜,通常是炒肉丝、烧青菜之类。

 

总理时间很紧,所以吃饭很快,一般三五分钟吃完,结帐后即匆匆赶赴下一场活动。

 

侯瑞轩大师说,总理就餐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简单,饭菜家常;二是坚持原则,自付餐费。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总理风格,也成为总理伟大人格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老周,生于河南邓州,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居郑州。办过美食杂志,经营过十余年高端餐饮,资深吃货,资深美食评论人,已在纸媒发表美食文章两百多万字。人活着,无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经历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写给所有崇尚文明、向往真知,对人生有所追问的人。人生路漫漫,风景无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赏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