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龙起黎坪》作者:庞进

《龙起黎坪》作者:庞进

  • 发布时间:2021-08-03 22:27:05

龙起黎坪

作者:庞 进  摄影:郝战琪

1.      像龙即龙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境内的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对外开放的有中华龙山、剑峡、鹿跳峡、玉女峰、枫林瀑布、天书崖、海底石城、红尘峡、翡翠池瀑布等景点,这些景点尽管只占整个景区的一小部分,但也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于一体,使黎坪有了“陕南第一山水”、“巴山深处的绿色明珠”、“碧水天堂”等美誉。尤其是其中的中华龙山,笔者认为,是使黎坪为更多的人所知,从而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的景点。

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难以忘怀的。那一年,北京举行了奥运会,中华儿女圆了长达百年的体育强国的梦想;那一年,神舟七号宇航员成功地进行了太空行走,使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然而,也是在那一年,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了特大地震,近九万人被夺去了生命……



       黎坪距汶川不远,强烈的震动导致积盖在景区内一座山体上的陈年浮土松动,天降大雨,浮土被冲落,山体真容得以显现。当地群众发现,该山体上纹象众多,很像神龙身上的鳞片。于是,一位叫毕科荣的村干部,就带领村民一点一点地将整个山体清理了出来。这一清理,不仅使更多的似龙鳞的纹象显现,而且还发现了似龙头、龙脊、龙身、龙爪的岩石,以及一些属于海底古生物的化石。这些发现,足以令人震撼、惊叹,于是,该山体就在众人的欢呼中有了“中华龙山”的名号。

       地质学家来了,经考察,中华龙山山体形成于四亿至五亿年前的奥陶纪,地貌为喀斯特岩溶地貌,岩石由大片红色砂粒构成,故通体呈红褐色;发现的海底古生物化石在地质学上被称为“中华震旦角石”,其所在的岩层则被称为“宝塔灰岩”。查资料得知:中华震旦角石是一种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属于足类鹦鹉螺超目。该动物是四亿四千多万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凶猛食肉动物,其化石仅产于中国,是中国特有的属于奥陶纪的重要化石之一。沧海桑田,地质变迁,使该化石嵌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取之不易得之难,从而更显珍贵。其名“震旦”(Sinian)为中国之古称。——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该山体称为“中华龙山”,可谓渊源有据且深远。

       或许有人疑问:原始人类出现于几百万年前,现代智人诞生于十几万年前,而人类文明不过一万多年的历史;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具体讲是中华先民因崇拜自然力而创造的神物,距今最远可追溯至一万年,那么,将形成于几亿年前的山体称“龙”,是何道理、有何依据呢?这里的道理是“像龙即龙”的道理,这里的依据是神龙形成的“相似性原理”。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进行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简称“容合”)的结果。那么,古生物化石会不会进入古人的视野,从而也成为龙的容合对象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常说,作为生物,恐龙,与作为神物的龙是几乎没有关系的,因为恐龙灭绝六千多万年后才有人类,但是,因山川崩裂,恐龙化石出现在古人眼前,从而被古人作为龙的原型之一却是有可能的。

       先民在造龙的时候,运用的是原始思维,原始思维是一种模糊思维,或以模糊性为主要特征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常常将容合对象与容合结果相混同,于是“像龙即龙”的“相似性原理”就起作用了:诸多动物和天象被容合成龙,诸多动物和天象也因像龙似龙而被称为龙。作为神物,自然界中没有活蹦乱跳、仪态万方的龙,但自然界中有许多活蹦乱跳、仪态万方的龙的模特儿。人们既将诸多模特儿的容合体称龙,也将构成容合体的各个对象称龙。这样的原理至今仍然发生着作用,比如饭店里一些以龙为名的菜肴,其龙就多为虾、鱼之类,而生活中,也常将曲折的、绵长的、盘旋的、飞腾的种种物象以龙相称。

       基于此,“中华龙山”的得名就恰而当之、无可疑问了。想想看,那么多像龙鳞的纹象,以及似龙头、龙脊、龙身、龙爪的岩石,这样的山体,不称“龙山”,还能称什么山呢?龙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志,中华民族常被称为“龙族”,那么,将“龙山”称为“中华龙山”就“顺理”而“成章”了。

 


2.      初探龙山

大约是2010年夏天,我从媒体上看到了黎坪发现“中华龙山”的报道,因长期从事龙文化研究,对报道中提供的信息自然是关注的。当时就想:看来,这个黎坪是非去不可了,这座龙山是非登不可了。果然,当年秋冬之交,蒙时任黎坪景区管委会主任的杨波先生邀请,我与吕晓宁、黎荔、庞任隆、张兴利等专家、学者一起,花了两天时间,奔赴黎坪,对中华龙山,以及海底石城、鹿跳峡、天书崖、七星潭、枫林瀑布等景点进行了考察。

       距离不能说近,先是西安到汉中,花了四个多小时,走的是修成不久的高速路,感觉还好;接着是汉中到黎坪,花了两个多小时,翻了三座山,路是柏油路,却如绳盘绕,似乎有转不完的弯,感觉就晕乎乎的了。好在景区确实不错,看得人心旷神怡。尤其是中华龙山,让人震惊不已。杨波主任陪着我,一边攀登,一边讲解,我看得比较细,在无数纹象中发现了不少似龙、似凤、似蛇、似鱼、似鹿、似狗、似人者,于是一边频频地举起相机,拍下了许多照片,一边对同行者说:这些动物,都是龙的取材对象。

        从中华龙山上下来,忽然来了诗兴,于是一路琢磨、推敲,至下榻的“西流人家”饭店,成《题中华龙山》一首,曰:“大地崩裂,横空出世,奇纹妙象无数。自古患难期祯祥,到底天眷顾。青山拱卫,碧水流珠,族根灵韵长驻。从来福生待俊杰,可喜神相助。”

       记得考察龙山时,有几个民工正在清理一个山洞,近前去看,发现民工们挖出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小石块,看上去像古动物化石。就做了拍照,说:“把这些石块保存好,我联系让有关部门鉴定一下,看有没有价值,要是有北京周口店、湖南玉蟾岩那样的发现,中华龙山就更了不得了。”回到西安后,我查到并打通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电话,说了看到的情况,要了其邮箱址,随后将拍的照片及黎坪管委会的联系电话等发了过去。

离开黎坪前,景区将笔墨纸张摆了出来。我挥笔写下了“奇观”,和一个大大的“龙字”;书法家庞任隆写了“龙缘”,并为下榻、用餐的“西流人家”题写了“西流第一家”。

 


3.      黎坪建言 

2013年9月13日至9月15日,笔者参与“陕西著名作家南郑采风”活动,再次到黎坪考察。时隔三年,黎坪景区已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与南郑县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汉中黎坪景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四栋先生在汉中迎接我们,到达黎坪后,张总又热情地接待我们,亲自引领我们参观、考察,还不辞辛劳地兼做了整整一天的讲解员。

      和三年前相比,黎坪已有了不小、不少的变化。比如,汉中至黎坪的道路,虽然依然要翻三座山,转许多弯,但原来的柏油路面已换成水泥路面;下榻的“西流人家”也新建了楼房,扩大的规模;景区不少景点的道路、台阶已新修,增加亭、廊、观赏台。天书崖至中华龙山的道路已硬化,还新建了一个游客服务中心。这个中心的墙体是用石片叠砌成的,看上去很别致;大厅里摆了旧样子新功能的可旋转的藤椅,坐上去蛮舒服。张总介绍说:“这个地方将来要安装大屏,放有关龙文化的立体电影,游客可一边休息一边欣赏。

       由服务中心的另一个门走出,即可登览龙山。和三年前比,龙山岩石的色彩已有改变,原来是红多褐少,如今是褐多红少了。我上次看出诸多动物的那一片山体也用网绳圈起来,不让人再零距离了。当然,大部分山体还是可以零距离的。大家欣赏着,感叹着。我和朱文杰、陈嘉瑞还攀上了高高的龙脊,拍了几张纵目望远的挥手照。

      在9月14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张总在介绍景区现状和发展前景时说已考虑将龙文化作为景区的主打文化,我在发言中对此设想表示特别的赞赏和支持,并郑重建议:将黎坪打造成研究、展示、践行、弘扬中华龙文化的基地,使其成为全世界龙的传人向往的地方——   

       我说,龙是中华先民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经过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都可谓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广泛;它既是根源文化,又是标志文化;既是民间文化,又是官方文化;既是传统文化,又是时尚文化;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既是中国文化,又是世界文化。如果黎坪将龙文化作为核心性的主题性文化,从而以龙为魂,以龙为据,以龙为缘,景区的文化品位就有可能从整体上得到提升,就有可能超越一般化的地域性的景区,成为海内外华人关注、向往的地方。

       我还说,黎坪的中华龙山具有资源独特、意象神奇、内涵丰富等特点。景区已具备将龙文化作为核心的、重点打造的主题性文化的条件。龙文化具有至高性、广渗性、容合性等特点,其他如山水文化、乡俗文化、休闲文化、长寿文化、英才文化等,都可以用龙文化来统领、来提携、来贯穿。比如被当地群众传颂的西北开发的先驱、著名的农垦学家安汉先生,就可以“人间龙杰”相称,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将人间杰出人物比龙称龙的习尚。再如当地酿产的俗称“土茅台”,又称“甜蜜蜜”的包谷酒,就可以改称“中华龙山酒”,或“龙山特酿”、“神龙喜”。建议依托中华龙山,从龙文化入手,策划当先,扎实推进,将其做大做强,做深做透,做到能做到的最好,做到别的景区做不到。 

      考察期间,张总也安排了笔墨活动。我在题写了“中华龙山”之后,因时间宽裕,就想到把三年前来黎坪作的《题中华龙山》写出来。字多,得用六尺整张。一笔一划地写成后,张总说:“好,这个要装裱了挂到龙山景区。”我又看了看,觉得还可以写得更好些,于是再铺纸,又一笔一划地写了一遍。回到西安后看照片,还是不太满意,于是再铺纸……写出第四幅,才感觉比较满意了。张总说他近期要到西安参加一个什么学习会,那就在见面时将这幅送他吧。

作者简介:庞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孔子研究会副会长,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1979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其成果在海内外影响广远。著有《龙的习俗》《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卓立苍茫》《平民世代》等30余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