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探秘南昌】南昌梅姓溯源(二)

【探秘南昌】南昌梅姓溯源(二)

  • 发布时间:2021-08-07 00:43:39

【编者的话】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每一个姓氏都有一部家族生命史。在古人看来,姓氏是表明自己血统的血缘标志,每一个姓氏都拥有自己的血缘先祖,表示了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在今人看来,姓氏是告诉自己从哪里来,学会不忘本,饮水思源。”南昌梅姓因西汉末年任豫章郡南昌县尉梅福辞官隐居,梅氏家族也在此而繁衍、分布。

二、南昌梅氏始祖梅福

在南昌,青云谱为汉南昌尉梅子真先生遗迹,旧称梅仙祠,祠之侧有定山桥,后人聚族而居,其地溪山奇秀,梅氏后裔近祠而居,自汉以来二千余年繁衍至今,凡梅姓星罗棋布皆溯源于子真公为始,省内外之梅姓皆定山分派也,故名定山梅村(俗称堑巷—梅家巷))向外辐射分布......后其28世后裔迁霞山繁衍,形成霞山梅村,45世后裔入赘朱姑桥繁衍成为现在的朱姑桥梅村,现南昌梅氏依然主要聚居在这“梅氏三村”中。关于梅福有以下三种介绍:

   第一种:

    据《南昌地方志》等史料记载,西汉成帝年间(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7年),梅福任豫章郡南昌县尉,是灌婴筑城后南昌第一位历史名人。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权倾朝野,干涉朝政,梅福上书朝廷,请求削弱王氏权力,险遭杀身之祸。于是,梅福弃官而去。 

梅福最初隐居在南昌城郊南边,就是现在的青云谱,常在湖边垂钓。东汉时,他垂钓的地方被称作梅湖,并建梅仙祠供奉梅福。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 年),梅福预料到王莽要篡政,于是隐居在南昌西郊飞鸿山学道,遁避尘世。后人赞赏梅福的高风亮节,将飞鸿山改称梅岭(今国家级森林公园——梅岭),并立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以示纪念。
  
从上述史料可知梅福身世、为官为人及其子孙在南昌的繁衍。据《南昌地方志》32卷“文物志”、蔡东藩的《前汉演义》94回《南昌县志》、王圻著《续文献通考》及梅氏族谱等史料介绍:“梅福,字子真,又字德源,号云星,生于西汉元帝初,元丁丑年九月初二日寅时,殁于东汉光武建武甲辰年九月十八日子时,寿八十有八,娶赵氏,生二子二女。他少学长安,时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是时成帝妄任大将军王风,执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讽风,为风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冗,群下莫敢正言,福上书极谏言甚危切,帝不纳,自叹曰生为我酷,身为我梏,形为我辱,妻为我毒”。
 

“又帝以无继嗣,福以为宜建三统,封孔子之世为殷绍嘉公,是时,福居家,常以读书养性为事。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而去游于会稽,至今传以为仙,后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氏门卒云。后不知所终,人称为梅仙,宋元丰年间封寿春真人。绍兴二年封吏隐真人”。

    第二种:


[公元前44年-44年]

[]

梅福(前44~44年),字子真,南昌人。据青云谱定山村《梅氏族谱》记载:“梅福公祖籍安徽凤阳府寿州,今之安徽寿县,向归九江郡辖。”梅福少学于长安,后补南昌县尉。西汉永始元年(前16年),汉成帝刘骜)封王太后之侄王莽新都侯,爵位益重,势倾朝野,而京兆尹王章,秉性忠直,讥刺权贵,为当权者所诛,天下灾异数见,群臣莫敢正言。梅福不顾官职卑微,以一小小县尉身份向皇帝,请削外戚权柄。

      他在奏章中说:“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表达了他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他又在奏章中指出不纳忠言的害处:“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闲者”,“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是国家之大患也。”

        梅福还进一步劝谏皇帝:“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章,留意亡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亡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梅福劝谏成帝刘骜要遵循汉高祖刘邦的路线,避免走上秦朝灭亡的覆辙,留意研究百姓为什么逃亡?法治上哪些地方不完备,广开言路,博览兼听,礼贤下士,做一个有道明君。,被刘骜抛于脑后,拒不推行,反被斥为“边鄙小吏,妄议朝政”。

  新莽始建元年(9年),梅福挂冠辞去县尉,定居于青云谱梅家巷,以读书养性为事,至今留有梅福钓台和“梅仙祠”遗迹(今青云谱旧址)。梅氏后裔繁衍至训字辈达66代,历时2040多年。 
 
王莽篡位称帝后,,,对曾反对过他的人极尽打击陷害之能事。为躲避挟嫌追究,梅福不禁哀叹道:“生为我酷,身为我梏,形为我辱,妻为我毒”,遂隐姓埋名,弃家出走。一说他改名换姓在吴县(即今苏州市)城门做守城门卫。二说他游于会稽,后卒于吴市门(今吴城镇)。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赵构)赐封梅福为“吏隐真人”,建“吏隐亭”。南昌知府卢廷选亲自为其题联云:“疏草孤忠扶赤汉,湖云千载拥丹青”。南昌的梅岭、梅仙坛、梅尉宅均为纪念梅福而得名。      

梅福高风峻节,博学力行,千载而下,一向为世人称道。古代巍然耸立在百花洲上的“五贤祠”,第一位尊崇的贤人就是梅福。东汉高士徐孺子,十分仰慕梅福的高洁雅行,特地居梅福宅东150步凿“止山池”,建“羡梅亭”,以资纪念。汉光武帝刘秀)少时之同学、隐士严光(子陵),娶梅福之女为妻,夫妇二人同隐于浙江之富春江,皇帝屡次宣召严子陵欲授予高官,但严坚持不受。时人誉之:“妻父(指梅福)有冰清之姿,婿(指严子陵)有璧润之望。”视为“冰清玉润”的清高人物,一时传为佳话。  

-------------------------------------------

  第三种:

   《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年轻时在长安求学,通晓《尚书》、《谷梁春秋》,担任郡中文学,补缺成为南昌尉。
  后来辞官回寿春,多次通过县道驿使,上书谈论非常事件,又求借驿车,到天子所在地分条对答紧急政事,没有被采纳。
  这时成帝将政务委任给大将军王凤,王凤专权独揽,操纵朝政,而京兆尹王章平素忠诚直爽,讥讽王凤,被王凤杀害。
  王氏势力越来越大,灾异屡次出现,群臣没有人敢说直话。
  梅福又上书说:我听说箕子在殷商假装疯癫,但为周室陈述《洪范》;叔孙通从秦逃归汉,制订礼仪制度。
  叔孙先生不是不忠,箕子不是疏远他的家族而背叛亲属,不能那样说。
  从前高祖采纳好建议惟恐来不及,接受规劝像转环一样迅速,听取意见不要求他的才能,奖赏功劳不考察他的一贯表现。
  陈平从逃犯中提拔出来却成为主要谋臣,韩信从军队中提拔出来却立为大将军。
  所以天下的士人像云彩汇合归于汉,争着奉献各自的特长,不论聪明还是愚钝,都竭尽心智;不论勇士还是怯夫,都有牺牲精神。
  汇聚天下贤士的智谋,集中天下贤士的威风,因此攻下秦王朝像取鸿毛一样轻巧,攻取楚就像拾起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这就是高祖天下无敌的原因。
  孝文皇帝从代谷而来继承帝位,没有周公、邵公那样的老师,没有伊尹、吕望那样的辅佐大臣,但是遵循高祖的法规,再加恭行节俭,当时,天下接近升平。
  从这看来,遵循高祖的法规,国家就治理得很好,不遵循就会造成混乱。
  为什么呢?秦朝的统治不讲道义,削去仲尼儒家思想痕迹,毁灭周公建立的法规,破坏井田制度,废除五等爵位,礼乐制度崩溃,,所以想施行王道的人不能建功立业。
  孝武皇帝喜好忠心直言的规劝,喜好深切中肯的言论,授给官爵不等待荐举,赏赐祝捷不等待显功,所以天下平民出身的士人各自激励意志,竭尽精力,奔赴朝廷自荐的人多得数不清。
  汉王室得到的贤才,在这时最盛。
  假使孝武皇帝听用他们的计策,是可以达到天下升平的。
  但这时,尸骨如山,皇上醉心于对外战争,因此淮南王刘安趁机而起。
  刘安之所以计谋不成功,密谋泄露,是因为众多贤士聚集汉朝,因此他的大臣们不敢跟随他犯上作乱。
  当今平民竟然窥测国家空隙,,蜀郡的郑躬等就是这样。
  至于山阳逃犯苏令之类,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及追随附合的人,却毫无逃跑藏匿的意思。
  这都因太轻视大臣,无所畏忌,国家的权威轻,所以平民百姓也想与皇上抗衡。
  士人,是国家的宝贵人才,得到士权威就重,失去士权威就轻。
  《诗》中说:“济济多士,文王安宁。”朝廷上的议论,不是我山野之人应当说的。
  我的确担心默默无闻地死去,所以屡次上书求见皇上,每次都被拒绝。
  我听说齐桓公的时代有人凭着九九算术求见桓公,桓公不认为触犯,这是想招徕杰出人才。
  现在我陈述的不只是九九算术,陛下三次拒绝我,这就是天下士人不汇聚朝中的原因。
  从前秦武王喜好勇力,任鄙来到秦国自荐;秦穆公实行霸道,由余归属秦国。
  现在要招致天下士人,有上书求见的平民,就让他到尚书台问清陈述内容,有可以被采纳的言论,就给一点官职,赐给一匹帛。
  像这样,那么天下的士人就会消除愁闷,倾吐忠言,好建议就会每天上达皇上,天下的法律制度,国家的内外关系,都会分明可见。
  四海这样广大,士民这样众多,会说话的人们最多。
  那些俊杰批评社会,陈述政见,出口成章,让前代圣贤评断也没错误,用在当代也符合时代潮流,像这样的人,也不多。
  所以官爵禄俸赏赐,是天下的磨刀石,高祖用来磨砺社会、改造社会。
  孔子说:“工匠想把事情做好,必定先使工具锋利。”到秦朝却不是这样,设置诽谤的法网,已被汉朝革除;倒握太阿宝剑,把剑柄递给楚,最后招致灭亡。
  所以真能不丧失权柄,天下即使有不驯服的人,也没有谁敢触犯朝廷。
  这就是孝武皇帝开拓疆土建立功业成为汉朝世宗的原因。
  现在不实行霸道,竟想用夏商周三代选举人才的方法选取当代士人,就像查看伯乐的骏马图,到街上寻找千里马一样,很显然,这是不可能找到的。
  所以高祖撇开陈平的过失而获得他的谋略,晋文公能召令天王,齐桓公任用他的仇人管仲,只要对时代有贡献,不管他是否反对过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霸道。
  纯粹不杂叫做醇,黑白混杂叫做驳。
  想用相继平安的方法治理暴秦遗留下来的国家,就像用乡学饮酒的礼仪治理军队一样荒谬。
  现在陛下既不采纳天下士人的意见,又加以杀害。
  鹞鹰喜鹊遇害,那么鸾鸟凤凰就会远离;愚蠢的人被杀,那么智谋之士就会远远退避。
  近来愚民上疏,大多因陈述的不是当务之急而得罪,有的被交给廷尉审讯,死的人很多。
  自从阳朔以来,天下把言论作为忌讳,朝中尤其厉害,群臣都听从皇上旨意,没有人秉公直言。
  怎么知道会这样呢?把皇上认为好的平民上书拿来,试着交给廷尉审理,廷尉一定会说:“不是应该谈论的,特别不敬。”用这一试,就知道了。
  所以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于当面引证,在朝廷上争论,孝元皇帝提拔他,来激励那些只占着官职对国家毫无用处的臣子,矫正朝廷风气。
  到了陛下,王章被杀,还牵连妻子、儿女都被杀。
  况且厌恶恶人也只限于他本人,王章并无反叛之罪,却殃及全家。
  令正直之士改变一贯行为,诤谏之士不敢进谏,群臣都知道杀王章是错的,但是不敢谏阻,天下忌讳言论,这是国家的最大祸患。
  希望陛下遵循高祖法规,避免像秦朝那样走上灭亡之路,多听听《十月》这首歌,留意《亡逸》篇的训戒,废除因上书内容不是当务之急而犯法的规定,下达没有忌讳的诏令,广泛地听取意见,让疏远的地位低下的人都能出谋划策,让深藏的人不隐居,关系疏远的人有门路,就是所谓“打开四方门,放眼看四方”。
  再说触犯不是当务之急的法规,是诽谤罪中最轻微的。
  “过去的事不可追回,未来的事还可防范。”当今君主的命令被侵犯,权威被侵夺,外戚的权势一天比一天膨大,陛下不看清这种情形,但恳请您考察各种征兆。
  建始年间以来,日食地震,从概率来讲,是春秋时代的三倍,水灾多得数不清,阴盛阳衰,金铁飞走,这是什么景象啊!汉朝建立以来,国家经历了三次危险。
  吕、霍、上官都是母后的家族,按照亲近亲属的教义,保全他们是上策,应当给他们安排贤良的老师,教给他们忠孝之道。
  现在却使他们地位尊宠,授予权势,使他们骄横叛逆,以至于灭亡,这是最严重地违背了亲近亲人这一教义。
  像霍光这样贤德,还不能替子孙考虑,所以掌握大权的臣子,朝代一变就有危险。
  《书》说:“不要像火,开始微小。”不早扑灭就会酿成大祸。
  外戚的权势凌驾在君主之上,然后才防范它,也就来不及了。
  皇上终于没有采纳。
  成帝久无子嗣,梅福认为应该建立夏商周三代正朔,封孔子的后代作为殷商的后代,又上书说:我听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政就是职责,职位低微而谈论国家大政的人就是犯罪。
  超越职权,触犯法律,用直言谈论社会祸患,即使是身首分离,也是我的心愿。
  保住官位不说直话,牙齿落了仍自身保全,死的那天,尸体未腐名声就消失了,即使有齐景公的地位,马圈里有四千匹马,我也不希罕。
  所以只愿登上一次殿堂,面对屏风前的天子,说出平生思虑。
  即使对当代没有好处,也会留在世上,这是我睡不安、吃不香的原因。
  希望陛下仔细考察我的话。
  我听说,保存别人是用来保存自己,阻塞别人是用来阻塞自己。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从前秦国灭了东周西周,扫平六国,不提拔隐士做高官,断绝三代正朔,灭弃天道,因此始皇自身危险,儿子二世被杀,他的孙子不能继位,这就是所谓阻塞别人就是阻塞自己。
  所以武王攻克殷都,还没下车就封五帝的后代,封殷在宋国,延续夏的祭祀在杞国,明确表明三代正朔,表示不独自占有天下。
  所以姬姓国家占天下一半,迁移祖庙的姬姓君主多得很。
  这就是所谓保存别人就是保存自己。
  现在成汤没有祭祀,殷人没有后嗣,陛下的子嗣一直不旺,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吧!《春秋经》说:“宋杀其大夫。”《谷梁传》说:“其不称名姓,因为其人对孔子来说排在祖宗的位置,孔子不写他的名姓,是因为尊敬他。”这是说孔子是从前殷人的后裔,虽然不是嫡传,但是封他的子孙作为殷人的后嗣,按礼也应该。
  为什么呢?诸侯可以夺宗,那么庶子圣贤也可以夺走嫡长子的位置。
  传说贤人的子孙应该有封地,何况孔子是圣人,又是殷商的后裔呢?从前周成王按诸侯的礼仪葬周公,可是上天动怒,雷电狂风成灾。
  现在孔子的庙只有他故乡阙里有,孔氏子孙只能成为平民,孔子是圣人却只享受平民的祭祀,这不是上天的意思。
  现在陛下如果真能根据孔子的功业,封他的子孙,那么国家一定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另外陛下的名字将与天地长存。
  为什么呢?追念圣人的君王必定要以这作为法则。
  为了这不可磨灭的名字,能够不努力吗?梅福交游不广,远离京城,无人引进又讥刺王凤,所以最终也没有被采纳。
  当初,武帝时,首次封周王室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到元帝时,尊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爵位在诸侯王之下。
  让各位大夫、博士官寻找殷人后裔,分散为十几个姓,郡国往往找到那些大家族,推求子孙世系,都是中断的,无法排列清楚。
  当时匡衡提议,认为“帝王保存殷周二王的后嗣,是用来尊重他们的先王而贯通三代的正朔的。
  那些犯了诛灭之罪的封君,继嗣中断,就改封其他的亲人作为第一个封君,上承他们的始祖王。
  《春秋》要旨,诸侯不能保住他的国家的人祭祀中断,现在宋国已不能保守它的系统而丧失了封国,就应该改立殷人的后裔作为第一个封君,来上承商汤的传统,不应当继承宋国的已经中断的侯位,应表明是找到殷人的后裔。
  现在,推算寻找从前的宋国的嫡系,年代太久不能找到,即使找到嫡传,嫡传的先人早已爵位穷尽,不应当再立。
  《礼记》中孔子说:‘我孔丘,是殷人的后裔。’前辈老师都是这样传授给我们的,应该把孔子的后代作为商汤的后嗣。”皇上认为这话不合经义,于是被搁置一边。
  到成帝时,梅福又说应该封孔子的后人来奉行商汤的祭祀。
  绥和元年(前8),立殷周二王的后代,在古代典籍中寻找证据,因《左传》、《谷梁》、《世本》、《礼记》共同证明,于是下诏封孔子后代为殷绍嘉公,详见《成帝纪》。
  这时,梅福在家中读书、养性打发日子。
  到元始年间,王莽擅权专政,梅福某天抛弃妻子儿女,离开九江,至今传说他成了仙。
  这之后,有人在会稽看见梅福,说是他已改姓易名,在吴地街上当看门人等等。
  评述:梅福的文章,与《大雅》诗意相符合,虽然不算老成,但是还有常规章法,殷商的鉴戒不远,夏桀的灭亡就是他们知道的。
  他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到街上看门,保全天性去了。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

链接:2017年11月21日,梅福兴先生代表“江西梅福文化研究会”出席四川“蜀梅文化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宗亲代表们:大家好!

我叫梅福兴,江西进贤人,受江西梅福文化研究会会长梅联华、江西梅商联盟会长梅青春的委托,代表江西宗亲向蜀梅文化传播中心的成立致以衷心的祝贺!并向以梅洪兵会长为首的蜀梅文化传播中心组委会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各姓氏家族为尊祖、敬宗、收族都在不遗余力的挖掘家族传统文化,为本家族的繁荣、兴旺兢兢业业的不懈努力。

我们梅氏家族也不例外,各地宗亲研究家族文化活动风生水起,形势喜人。我进入梅氏家族团体的时间还不长,还是一个新兵。2015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炎黄梅商联盟成立大会和中华梅氏通谱工作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宗亲交流活动;与会宗亲热情洋溢的交流,使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通谱工作及梅氏文化研究会上,对梅飚、诗明、学国、铁山、梅魁、邦华、元喜、梅放、法区等宗亲为梅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编纂中华梅氏通谱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数年如一日,令我非常感动。作为梅氏家族一员,我应该向他们一样,为梅氏家族振兴和发展,在能力范围内稍尽绵薄之力。


有些事,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时,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滋味。记得很多年前,我踏入社会在大饭店吃的第一顿饭,是我们梅家人请的。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春暖花开的时节,我跟着姐夫北漂到了梦想中的北京,去推销景德镇陶瓷。有一天在北京的酒仙桥,路过一个陶瓷店时,就进去询问老板是否需要进货。当我把名片递过去时,老板一看是姓梅,非常热情的说他在北京生活快二十个年头了,这是第一次碰见梅家人,非要请我们吃中午饭。当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种浓浓的亲情,事隔这么多年了,每当想起时还记忆犹新。

今天,能够参加这次盛会,和宗亲们尽情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同探讨家族文化,为我们家族的兴旺和发展建言献策,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今年四月在安徽宣城的通谱推进会上,我和学国兄辅助通谱编纂进程,在实际运作中,令我开拓了视野,我也有信心干好自己份内的事,以不负我作为梅氏一员的良知。

修撰家谱的目的,是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最好体现,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梅氏百万宗亲的共同心愿,更是我们每一个梅氏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么多年来,编撰工作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宗亲的支持,我坚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如既往的努力,团结一心,求同存异,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尽自己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

编撰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提醒自己要顾全大局,一切以亲情为重,以《通谱》的编纂为重。有道是“家和万事兴”,我们应该坚持“天下梅氏一家亲”的思想理念,本着“团结、奉献、担当、合作”的精神,凝聚力量、献计献策,争取通谱第一卷早日面世,向百万宗亲交上第一份答卷。
最后,祝大家在祖宗的保佑下,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链接:爆料丨南昌最火的几个姓氏,你知道吗?

最早来到南昌的是雷氏族人名雷震,约在公元前970年,雷震助周灭商斩妲己,后被任命为豫章侯,他在42岁时去世,葬在鄱阳,后代辗转迁移到丰城,而雷氏在江西最昌盛的时期就是汉晋时期,在后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著名人物后来,朝廷决定在此设郡,就由于罗珠曾为南昌城手植豫章,为了纪念罗珠的筑城之功,也为


在南昌生活多年的你有没有过这样的问题?和我同一个姓的人有多少?我们有没有共同的祖先?南昌城里最火的姓又是哪个?

1

梅姓在南昌的分布是以梅福隐居之所青云谱定山梅村为基点,省内外之梅姓皆定山分派(俗称堑巷——梅家巷)向外辐射分布。 后其28世后裔迁霞山繁衍,形成霞山梅村,45世后裔入赘朱姑桥繁衍成为现在的朱姑桥梅村,现南昌梅氏依然主要聚居在这“梅氏三村”中


(朱姑桥梅村)


而梅福则可以说是南昌梅氏的开姓始祖,古时滕王阁建筑群内还曾有为梅福建的梅仙亭,现今南昌青云谱依然存有梅福遗迹,旧称梅仙祠


(梅仙亭)


梅氏在历史上出现过众多历史名人,如宋朝的梅询、梅尧臣,明清时期的梅鼎祚、梅文鼎,近代的梅贻琦、、梅汝璈、


(梅汝璈:出席东京大审判的中国法官)

2

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义门陈是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奇观”的天下第一家。 因其构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代和谐家庭社会典范而备受推崇。 唐宋时期这个家族创造了15代、3900余口、历时332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和谐相处的人间奇迹。 这使得义门陈受到唐宋两朝九位帝王的旌表,唐僖宗李儇御笔亲赐“义门陈氏”匾额。 义门陈氏以其勤劳智慧的义聚实践,成为封建家庭和谐、、忠义的典范而名动天下



公元1062年,朝廷对田庄达三百余处的义门陈大家族实施大分析(分家),将3900余人分为291庄,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个县。 公元1063年3月,义门陈人向外迁移,这支迁徙队伍绵延几十里,持续几个月,从此,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 目前在江西境内还居住着石塘庄、果石庄、黄安庄、南桥庄、赤土官庄、义门陈家族



3

江西涂姓人口集中,豫章郡是涂姓最知名的郡望,源于东晋初年新吴侯涂钦。涂钦享年九十有一,谥忠武。葬于现今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涂坊村西南,原丰城县南乡三十二图,后称“侯墓岗”的地方。五代十国时,涂姓尚有不少人才,文天祥抗元后便逐渐分崩离析了。涂钦被涂姓后裔公认为“江南一世祖”。江西邻近几省的涂姓大多是在宋、明、清三朝分迁过去的。如今尤以广东、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3省涂姓约占全国汉族涂姓人口80%。



4

雷姓起源于陕西西安。 最早来到南昌的是雷氏族人名雷震,约在公元前970年,雷震助周灭商斩妲己,后被任命为豫章侯,他在42岁时去世,葬在鄱阳,后代辗转迁移到丰城,而雷氏在江西最昌盛的时期就是汉晋时期,在后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著名人物

此后经过不断地繁衍播迁,雷义、、雷同的后代在晋朝时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一大望族,史称“雷姓豫章望”。 后不断向南北方扩散,其中,豫章人雷焕后裔有一支迁往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后来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名门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冯翊”为其郡望、、堂号的


(不准笑!画像实在找不到,只好找了张……话说你咋知道人不是雷震子原型呢?)

5

我国罗姓的家族共同标志同样是“豫章”。 据《江西罗氏大成谱》载:罗族出豫章西山。 汉朝时豫章郡的郡治所在地南昌城,是在大将罗珠的守城兴建完成的,竣工之日,罗珠曾经在城内亲植豫、、章之树,并且举家搬到南昌城定居落籍

后来,朝廷决定在此设郡,就由于罗珠曾为南昌城手植豫章,为了纪念罗珠的筑城之功,也为了豫、章两种树木已经成为南昌城的特有景观之一,使将该地命名为“豫章郡”,把这个地名,自江北搬到了江南豫章的首城,是由罗氏所建,豫章的郡名,系出罗氏而来、而豫章一地,又很早就是罗氏的主要繁衍中心


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就先介绍这五个,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或者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在留言区留言,一哥会及时回复!


这里新鲜资讯另类新解,这里潮流八卦充分满足你猎奇的小心灵,这里福利多多让你拿到手软,生活在南昌,就该关注“南昌一天”!

       商务合作请联系0791-82063329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

如何关注

微信公众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

或搜微信号:NcsFolkloreMuseum

更多精彩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