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最想念的本帮菜,是在高档餐厅里影子都找不到的家常菜

最想念的本帮菜,是在高档餐厅里影子都找不到的家常菜

  • 发布时间:2020-10-30 02:17:31

    鸡年已过,狗年已来,前两天在朋友家吃火锅庆祝农历新年,忽的就在想若这时我是在国内该是个什么光景、在吃些什么菜。

    但等记忆在我脑海里飘了一圈之后,我发现我最怀念的都是那些上不了年夜饭桌的家常小菜。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自成年之后在上海待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先是在北京念了四年本科,紧接着就出国来了瑞士。所以对上海吃的记忆,大部分都停留在家里、老字号的餐厅、中学食堂、以及亲戚的饭桌上。在出上海以前,我基本上没有一个“本帮菜”的概念,直到有次在北京的苏浙汇,我发现菜单上没有我想吃的 面筋塞肉糟熘鱼片脆皮豆腐红烧划水……我才发现,“本帮菜”在我眼里不是那些 什么小笼包、熏鱼、烤麸、糖醋排骨、腌笃鲜、水晶虾仁之类的妖艳贱货,而是之前天天都能摆在饭桌上的几盘小菜。但偏偏就是以前天天能吃上的小菜,现在成了舌尖上的乡愁。


咸 肉 菜 饭
把上海青的味道发挥到极致的一碗饭

    上海菜在欧洲的中餐厅里最常出现的应该是一道叫做“炒上海青”的菜,但实际都不是真正“上海青”的味道。因为最好吃最正宗的上海青,是在秋冬季节,待霜打过后,留下的甜糯可口的青菜,自然炒出来的也是甜的。

    小时候的我是只喜欢吃甜味的炒青菜(上海人管“上海青”就叫青菜)的,但更喜欢的是咸肉菜饭。哪怕是长大之后尝遍了中国其他各类焖饭炒饭煲仔饭,也无法抵过哪怕是中学食堂里咸肉菜饭在我心里的地位。一勺猪油,一块咸五花,几颗青菜,一碗米饭,满满都是包邮区特有的味道。那会儿就是闻着飘香的咸肉和青菜味儿,拽着我妈的衣角问啥时可以开饭,然后迫不及待地掀开电饭锅,乘上满满一碗焖饭。


排 骨 年 糕
好吃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很多人都知道上海的炸猪排很有名,但却不知道这个炸猪排其实有一个最佳拍档——年糕。小时候去上某个培训班,附近就有一家鲜得来(最有名的排骨年糕店),自从我妈带我去吃了一次之后就老拉着她带我去吃了。作为一份合格的排骨年糕,猪排要外酥里嫩,年糕要软糯,蘸料一定要甜辣鲜口味的。然后一口年糕,一口排骨,“鲜得来眉毛掉下来”!

    我一直觉得上海人对年糕和排骨是真爱。关于年糕这个主食,除了排骨年糕之外,还有不少让我一想就垂涎三尺的年糕菜——青菜肉丝汤年糕白菜炒年糕毛蟹年糕,还有我最最最最喜欢的糖年糕(可蒸可煎)。而对于排骨,回忆就更多了,相信很多单位和学校食堂的头牌菜都是红烧大排,呜呜呜想到这里真的好想从天而降一碗大排面啊!


萝 卜 干 炒 毛 豆
停不下来的小零食

    如果说上面这些菜在某些地道的本帮菜餐厅可能还能找到一丝踪迹的话,这道菜估计是真的在餐厅的菜单上找不到了——因为这道菜太“low”了。但这道菜,估计是每个夏天、上海人家里都会像供佛一样摆上的一道菜吧。

    萝卜干炒毛豆,其实就是特别简单的一个菜,我妈最爱没事就一炒一大锅备着,啥时都能吃:早饭可以拌稀饭吃,中午晚上可以当小菜吃,下午或夜里饿了可以啃来解馋。虽然我爸总说吃这个没点营养,但萝卜干带点甜还有点脆真的是贼好吃,就是停不下来。小时候大夏天我就喜欢拿着书蹲在厨房,一边看书,一边魔爪就伸向萝卜干,啃在嘴里嘎吱嘎吱响,然后印得书上一片油迹。


冷 面 、冷 馄 饨
老上海夏天最深的回忆啊

    上海人很少吃饺子的,常吃的馄饨,要么馅是纯肉的小馄饨,要么是馅是荠菜肉的大馄饨。到了夏天,吃热汤馄饨难免会有些困难,于是这个时候就是冷馄饨上市的时候了,同期上市的还有冷面。这其实也是简单无比的搭配——大馄饨或是面煮熟后放冰凉,拌上花生酱和米醋,吃起来无比爽口,连空调都不用了~大概也是因为这个酱料,我现在吃火锅最喜欢的蘸料也还是花生酱加米醋的组合。



奶 香 玉 米 烙
跟上海妹子一样酥的小吃

    说到上海小吃,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小笼包、生煎、锅贴……其实在上海人家里,或者至少在我们家,这种小吃很少上饭桌,而更常上饭桌的,是南瓜饼豆沙馅的春卷,还有就是玉米烙。玉米烙可能就是一张用甜玉米粒摊出的大饼,但是很香很送很脆很好吃,以前就很喜欢仗着自己是小孩子可以在饭桌上多抢几块吃。



    真的越想越馋了。


    以前最平平淡淡、最为平常最为习惯的菜,现在却成了最最奢侈的东西——路边摊的大饼、糍饭糕、糍饭团、萝卜丝饼、鸭血粉丝汤、双档汤;外婆家的手工蛋饺狮子头肉丸子、酱鸭、熏鱼;老字号店里的鲜肉月饼、条头糕、双酿团、橘红糕;高中食堂的蛋包饭……

    哪怕现在吃的再新鲜的三文鱼,再高档的牛排,再细腻的鹅肝,可能比不上上海路边小摊一碗雪菜肉丝面来的香。


    想到这里,好想回家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