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老纪商业评论:你的企业过了创业期了吗?

老纪商业评论:你的企业过了创业期了吗?

  • 发布时间:2020-10-16 18:19:53

这篇文章是老纪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做编辑时写的,现在读来不过时。


5年和105个命运各异的“鲨鱼苗”

在这5年里,我们总共发掘、寻找到105个“鲨鱼苗”。其中不乏已经成长为“大鲨鱼”的,如用友软件、盛大网络、携程旅行网等公司;也有一些不幸夭折或者“基因突变”,如深圳万德莱(破产)、成都索贝(被SONY收购)、四川托普等;而更多的公司还在从“鲨鱼苗”成长为“大鲨鱼”的这个过程中不无痛苦地挣扎。又是21家生机勃勃的小巨人公司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起评选的“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21家新兴企业”(简称“21星”)第五次与您见面。和过去一样,我们在半年前就开启了“全部雷达”,在浩如烟海的中小企业里精挑细选了2000家具有高速成长形态的新兴公司进入2005年度21星的候选榜单,之后从这2000家企业中初选出100家企业,向他们发出包括近三年财务数据在内的《候选企业基本状况调查问卷》,最终根据问卷回收情况及专家打分,“淘”出了你现在看到的这21家上榜企业。


这些企业如今截然不同的命运几乎令人忘记了他们当初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能从快速成长的创业期安然(或经历阵痛)进入成熟期,有些企业却走向衰败或者停步不前变成“小老树”?这背后是否涌动着某种规律?在这105家、尤其是前四届的84家上榜企业中,有哪些企业已渡过了创业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经营周期?而判定一家企业是否过了创业期的标准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除了和往年一样的常规操作,我们今年特增加了对过去484家上榜企业的追踪回访,对他们现在的生存状态进行再审视。


历届上榜企业的回访 你的企业过了创业期吗

我们对5届共105家“未来之星”企业发放了“你的企业过了创业期吗”的问卷,结果显示,分别有83.33%84.21%的本届“未来之星”企业和往届“未来之星”企业回复认为,本企业已经度过了创业期。


在管理学上,关于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已过创业期,其实并无成形的公认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把是否实现IPO作为一个简单、但是不无效率的指标,来衡量企业有没有过创业期。我们将这五年的105家上榜企业作了一个检索,得出了一张已实现IPO的“未来之星”企业列表(参见附表)。


可以看到,尽管每届大多数“未来之星”企业都声称将上市作为下一阶段发展目标,但是几年下来,已跻身资本市场的企业总共不过17家而已,仅占105家的16%。这与上文提到的80%以上“未来之星”企业自认为已过创业期的概率差距甚远。(历届“未来之星”企业中,恐怕只有极少数是压根排斥资本市场、想做非公众公司的。)而即便这些能从资本严格眼光审视中过关的公司,也有几家在上市后暴露出严重硬伤,更别说那些还没有完成IPO的“未来之星”了。


事实上,根据我们对公开资料的搜集、对前4届部分上榜企业的回访、对本届21家全部上榜企业的采访后,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真正度过创业期的“未来之星”企业并不在多数,大部分企业都还处在迈向成熟期的阵痛中。


以下是我们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历届“未来之星”企业是否过创业期的一个大致判断。

2001年度:遭遇失败最多的一届


当年评选的企业主要是从当时热炒的二板市场的推荐企业名单中寻找,21家上榜企业自然具有浓郁的“二板”特色(为了符合当时上二板的条件,不惜改变企业投资方向或形态)。5年后在我们回访的时候发现,这21家企业是历届21星中遭遇失败最多、命运最为跌宕起伏的一群。其中,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可谓当届“未来之星”的佼佼者,他们在这几年不但维持了较快的成长速度,而且在主营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日益突出。而深圳万德莱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四川托普软件集团、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卫士通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多家上榜公司,在这几年的发展却乏善可陈、原地打转,其中万德莱、托普软件甚至爆出破产、重大亏损的丑闻。据此,我们认为,2001年的上榜企业中仅有约20%的企业过了“创业期”。


典型企业:


深圳万德莱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当年的无绳电话大王在走进成熟期的大门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清算。这中间的原因据事后分析,主要是该公司在1999年前后为了上二板融得更多资金而孤注一掷,不惜代价,按上市要求准备了一批高科技产品项目,结果因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从而导致公司耗去大量资金,进而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该公司向银行融资借款高达3.9亿元。这大大超过了该企业的负债能力,最后惨遭破产清算。


托普软件集团。这家在2002年跃上巅峰、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和140多家控股子公司形成的“托普系”的公司,旗下有软件集成增值服务、托普品牌电器生产、柯尔物流、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生态园林等六大产业群。当时被誉为高速成长的神话,如今却栽倒在快速发展期并陷入死亡境地。这个公司迅速垒起巨额资产的财技,主要是先成立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在内的100多家子公司,接下来利用这些子公司为母公司频繁担保贷款,套取银行资金从而迅速扩大。托普集团创始人宋如华和为数不少的中国企业家一样没有心思做实业,在实业略有成就之时,醉心于通过所谓资本运作放长战线、铺大摊子,在“务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结果就是托普泡沫的完全破裂及宋本人的“失踪”。

2002年度:表现稳定的一届

这一年评选的企业主要是从全国各大高新区推荐的企业中筛选出来的,所以上榜企业大部分都是具有高科技性质的公司。这批上榜企业大多数在这几年的表现都比较平稳,大起大落的现象相对较少。其中,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深圳雷地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联创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等近10家公司在所在行业都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其余十余家公司则表现平平——这令我们想起在前两年21星评选中我们曾提出来的“小老树”概念。有那么一批公司,在经历了头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固然告别了创业期的动荡不安,但迎来的不是涅,却是平庸。我们不认为这样的企业闯过了创业期。这样来看,2002年上榜企业中过了“创业期”的约占21家中的一半。


典型企业:


深圳雷地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雷地在2002年就已经度过了创业期。”雷地董事长刘南林对《中国企业家》说,“能够自立、自我复制是企业走出创业期,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标志。”刘南林带领雷地在最初进入的软盘行业崩溃后迅速转入金刚石膜行业,逐步意识到“办企业不是生产销售那么简单,企业家最重要的是建立企业自己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让外面进来的人会自觉接受、融入,而不是去改变。”虽然认为雷地在2002年就进入了成熟期,但两年之后,刘南林才把总经理的位置让给了公司的常务副总于维娜。因为这个时候,刘南林才觉得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船也不会翻。”从2002年到2004年,雷地科技投产的产品由一项增加到五项,销售额从5000万增加到1亿元,净资产规模也增加了50%。爱养鸽子的刘南林用生物体比喻企业的各个阶段:“鸽子孵化出来,要40天才能独立觅食,算作自立。企业也一样,能够依靠产出的利润自我循环自我发展,才说明企业进入了成熟发展期。”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尽管已于2003年在新加坡上市,但它是在回复《中国企业家》回访问卷的公司中少数坦言自己未过创业期的公司。三达膜科技的董事长蓝伟光博士认为,一个企业是否度过创业期最明显的标志在于是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营体系,而上市对于企业来讲只是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置身于更完备、。

2003年度:“鲨鱼苗”最多的一届

这一年的上榜企业是我们在创立“未来之星”排名后对最具成长性企业的第一次深入、全面的搜寻。两年后,当年上榜企业现在不少已是商界新贵、风生水起。如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迅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携程旅行网、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等。特别是盛大、腾迅、携程,不但完成了从私人公司向海外上市公司的转型,引进了职业经理团队,而且已稳稳确定了自己的业界地位。该届“未来之星”企业中,现已有9家实现了IPO,为历届最多。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我们可认为,2003年“未来之星”中约60%的企业已过了创业期。


典型企业:


携程旅行网CEO梁建章认为“携程是在2001年底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他的主营业务——酒店预定赚钱并赢利了,这为他创造了一个规模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同时,他也认为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携程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粱建章现在已经不像2001年那样凡事冲在前边,很多会议他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即使参加也只是一个听众。很多时候,开会时在黑板上写字讲话的已不是他而是他的部下了。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思考公司今后1年甚至是5年后那些更长远的事。对于携程在创业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的比较,梁建章想了想说:“创业期主要还是以人为主,随意性更大一些,整天都在寻找出路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入成熟期我们已经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主要在体现在四个方面: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拥有核心技术、已经形成规模,建立了企业文化。”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200311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属于典型的没有进入成熟期的公司。20048月父亲肖良勇向时任公司总裁的儿子肖兵交出董事长权杖,但仅仅4个月后即曝出家庭内战,肖良勇被肖兵在内的三个子女因为股权问题告上法庭,最后以父亲向儿子以1元价格转让所有股权而告一段落。同时,接任董事长的儿子提出企业面临的两大问题:1、在5年的超常规发展后增长放缓,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预期利润难于实现;2、大企业病缠身,自身创新能力减弱,项目脱离市场,研发不求效益,公司引以自豪的研发实力已经不具有竞争力。

2004年度:正处于发力阶段

这一年上榜的企业目前基本都还处于发力阶段,正在由创业期进入成熟期的路途中。不过也有部分公司如西安交大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个公司是因为缺乏成熟的运营体系而没有安然度过成熟期。于20043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交大博通,它的非主营业务——计算机设备代销分销业务在去年遭遇骗局,被供货方与购货商联手卷走资金达6676万元之巨,这对首发筹资仅1.7亿元,总体规模偏小的交大博通来讲是致命伤害。这暴露出交大博通内部在经营政策制订、现金流管理与运用、市场把握度等多个方面存在致命短板。

2005年度:成熟度尚需时日考验

尽管本届“未来之星”企业高达八成以上自认为已过创业期,但是我们对此倒宁愿抱以更保守、稳妥的态度。无疑,这21家企业是我们目前所见在各行各业最活跃、增长最快、企业资质最优良的企业。但是根据记者采访的情况,我们感到,它们最大的特点仍是“快”、拥有与众不同的成长之道,而其成熟度尚需时日考验。


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坦言,“青岛软控处于创业后期,正在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在创业期的时候我很好做,我一个人说了算,所有部门都通过我来决定一切,企业决策快,发展快,机会丢不掉,和打战一样,我指挥起来各方面得心应手,企业的效益发展也很快。但是当企业和产品一旦被市场认可了,企业需要制度,需要规范,需要标准,职能部门逐个建立,并将权力下放各司其职,也就是说企业进入成熟期的时候,我就难做了。这对我这个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已经有所转变,不是拼杀在市场第一线,而是在公司内部的治理上。”


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认为,“安信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企业进入安定状态,发展不会再受外界的变化影响了,不管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好,政策变化也好、人员变化、策略变化我觉得都不会影响我。”但是在《中国企业家》的追问下,卢伟光不好意思地承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可能还没有度过创业期,因为我还是一个战士,还没有成为一个元帅,我一直梦想有一天我不需要亲自提刀冲锋陷阵。”

从“快公司”到“大公司”的4块天花板

就“企业如何才算度过创业期”的课题,《中国企业家》与多位专家进行了交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整理归纳的从“创业期”进入“成熟期”的4个标准,对我们或许有所启发。


芮明杰认为,《中国企业家》历年评选的21星大部分还都正处于创业中后期,或者正在试图进入成熟期的阶段。这些快速成长的新兴企业有这样3个明显特征:1、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规模不断扩大,面临各种资源紧张;2、企业组织结构正在走向正规化,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3、创业者正在承担着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团队正在或将要进入企业并发挥关键作用。


他提出,这些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需要突破4块天花板,才能顺利地从“快公司”变成“大公司”。第一块天花板是能否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这时候创业时期的运营管理体系能不能跟上发展需要,形成一套成熟并匹配的运营管理体系就尤为重要,很多企业最后成为“小老树”或者走向衰败就是因为这一关没有闯过去。第二块天花板是“创始人自身突破成长瓶颈,在企业运营上不再是个人英雄,而是靠职业化的团队”。创业初期,一个英雄式的创业者尤其重要,他可能兼备冒险气质、人格魅力、对机会的敏感等成功所需要的素质,这对获得第一阶段的成功很有帮助。但如果企业要基业长青,过分依赖创业者的个人英雄的作用就不靠谱了,这个时候企业的创业者必须能够突破个人局限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向制度的健全和文化的建立,用专业的职业化管理团队来弥补个人的局限,这个是新兴企业从创业期进入成熟期最难突破的一块天花板。第三块天花板是“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创业初期和快速成长期可以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好干做什么,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块天花板是“有充沛的现金流”,新兴企业为了保持快速发展必须要扩大规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短缺。这时候如果不能解决资金的问题,很容易一口气喘不上来而倒地毙命。


而从《中国企业家》回收的调查问卷来看,与承认本企业仍未度过创业期的企业相比,认为已经度过创业期的企业在三个方面与之有明显区别。


首先,是企业创始人目前的职位。认为自己已度过创业期的企业中,有12.5%的企业创始人目前在本企业已经不担任董事长或CEO,而认为自己未度过创业期的企业,创始人则统统仍旧担任董事长或CEO


其次,认为自己已度过创业期的企业中,曾经在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领域遭遇企业危机的比例分别比认为自己未度过创业期的企业低1733个百分点。看来,没有度过创业期的企业在这些方面普遍遭遇动荡和危机。


最后,度过创业期的企业更加看重利润率。在所有认为本企业已经度过创业期的企业中,有6.52%的企业将利润率看作影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对是否度过创业期作出否定回答的企业来说,这个比例为0


问卷回复结果显示,64.71%的往届“未来之星”企业认为,拥有成熟的运营体系是企业度过创业期的最明显标志。

看今朝

说起来,“你的企业过了创业期”的话题着实沉重。而无论如何,进入《中国企业家》“未来之星”榜单的新兴企业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每年我们是从数千家候选企业里筛选出区区21家而已,它们应该享受我们的道贺与祝福。


与前四届“未来之星”企业相似,今年最后入选21星的企业最明显的特征仍旧是“增长”。它们大多数都是快速增长的技术领先型企业,并且在单一领域已经做大做强,同时,它们中的大部分还是在中国市场应对国际巨头的有力挑战者。其三大法宝是本土化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比如:


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射频同轴连接器这样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行业里,依靠成本优势已经在与国际公司的竞争过程中体现出实力。去年在UT斯达康的小灵通一个配套项目上,富士达在和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的几家著名企业的竞争中胜出。同样是2004年,当时一个国家重要军工系统上的配套电缆组件招标,拥有生产该电缆组件技术的美国公司认为中国企业没有生产能力,所以要价非常高。“抱着试试的态度”,富士达参与了竞争。结果是,富士达的技术不仅可以生产该产品,而且价格是美国产品的1/10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高英杰至今对200193日下午发生在北京香山饭店的一幕念念难忘。那天下午是中国联通CDMA网络直放站招标的唱标会。在此之前,当时的韩国总理李汉东带领着韩国50多家具有丰富经验的CDMA直放站厂家组成的代表团来到中国进行路演推广。国人通信在当时只是一个成立刚2年,藉藉无名的通讯设备制造商。但是最后中标的结果出乎联通人的意料,更出乎韩国人的预料。国人获得了标王地位。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海归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每年要投入1000万左右的研发资金。技术领先,成本低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微创已经开始把美国同行作为竞争对手。


另外,今年上榜的这21家企业有着一些有别于前几届上榜企业,以及正处在风口浪尖的那些大企业的特点和行为理念。他们对于企业发展中的某些话题有着更为独特和深刻的理解:

——快虽然是他们的标签,但他们却信奉“稳就是快,强就是大”,他们希望在快的基础上能够再稳一些。青岛软控的企业文化中最重要一条就是“稳即是快”。


——他们认为国际化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走出去,而首先是将自己置身于已逐渐变得国际化的国内市场上,与国际巨头竞争,从而锻造出一家世界级水平企业所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


——他们上市以及融资的目标也不仅仅是过去那样的解决资金这么简单,他们更看重的是资金带来的规范能力、激励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改造。5月底将通过与一家美国公司置换股权,利用借壳上市的手段登陆纳斯达克的惠州雷士工业董事长吴长江说:“我们自己身上有中国民营企业的通病。美国的上市公司是非常规范的,我们可以通过海外上市来正规运作。”本届21星企业中的聚众传媒、百度在线、展讯通信等公司都在近期有上市的计划。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未来之星”并非天生丽质。对见惯大事件、大企业、大人物的《中国企业家》读者们来讲,这21家企业走到台前带有几分鲜活和陌生。它们每一个背后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成长故事,有着野心勃勃的愿景,有着不同于它们前辈的蓝图和路径。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求的“企业精神”。如今,它们在各自领域里已经被冠以领导者、黑马、颠覆者等名头,正以快速的成长和旺盛的生命力构筑着商业社会中代表未来力量的中国新兴企业方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