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哈尔滨-雪乡五日游:旧时凛冬,北国一梦

哈尔滨-雪乡五日游:旧时凛冬,北国一梦

  • 发布时间:2020-11-27 23:20:24

加心:即便自认为对东北十分了解,但维拉的旅程读起来又让人心生向往。循着电影感的相片,仿佛同她一道,时而穿梭在旧时俄式风情的怀抱,时而闯入白雪漫天的山野,不觉地也梦了一场。

 ▼▼▼


似乎每个南方人心里

都有个关于雪国的梦。


是鲁迅先生的《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作为一个云南人,上学时昆明偶尔的一场雪都能让我雀跃半天;上大学到了南京,冬天寒气刺骨,雪是湿漉漉的:迎着路灯飘落的时候是美,可一落到地上就马上化成了难堪。想要见见北方的雪,一直是弥漫在我心里的一阵大雾,终年不散。

 

毕业后工作直到今年,终于有了冬天的假期,二话不说订了圣诞后去哈尔滨的票。



行程安排




我出门最懒散,不愿有太多计划,有时当地的菜市场可能会比旅游景点更吸引我。随便逛逛、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于我而言更胜于——匆匆忙忙集邮似地去熙熙攘攘的著名景点,把嘴角咧到同样的弧度自拍留念。


啃了很多别人的行程后,定下来去哈尔滨和雪乡两个地方,对这两个大项下的各个点了然于心,更细则的行程都是通通到现场灵活决定的。这种规划方式有好有坏,坏处是不能提前订门票、统统要到现场搞定,价格可能更贵;好处是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累了就多休息、精神头足就多玩,不用被无形的小鞭子抽打。

 

交 通


上海-哈尔滨:飞机往返

哈尔滨-雪乡:汽车往返


圣诞后元旦前,因为是工作日,上海-哈尔滨往返机票无压力。


哈尔滨到雪乡的车,是在搞定住宿后由旅馆老板直接给了司机电话,唯一的痛处是一般早晨6点就要从哈尔滨出发。雪乡回哈尔滨也是同一个司机。往返人均240RMB。


至于哈尔滨市内交通,距离近的看地图步行,距离远的就直接滴滴。

 

住 宿


Day 1:哈尔滨国际饭店 412RMB

Day 2:雪乡艺术家公寓 400RMB

Day 3:哈尔滨凯瑞酒店 956RMB

Day 4:哈尔滨凯瑞酒店 956RMB


哈尔滨的酒店是在携程上订的,两个酒店各有考虑,之后细叙。


雪乡的住宿可以多说两句。因为我一直抱着想睡炕的想法,看网上评价不错,提前很久订到了张利成家庭旅馆。就……真的是家庭旅馆,环境设施什么的一点不要求,房间一直充斥着发霉的卫生间气味。


我们一直想换房间但是未果。后来到了晚上才发现这个房间的炕是有问题的,房间里冷得不行,完全不是传说中的“睡炕热死人”。微信跟老板交涉,老板一开始说他本人不在店里,让我等他回来说;但我后来冷得受不了跑到客厅找人,发现老板其实一直在店里,只不过在吃饭不想理我。我提出房间很冷,老板娘嗓门很大说他家开了这么久谁也没说冷,后来进我们房间摸了摸连被子都是冰冷的,她就不吭声了,过一会儿开始念叨昨天一对夫妻带一个小孩也都是这么住的、人家不也什么都没说……


我也没再多啰嗦,礼貌地让他们退了房费,零下三十度的晚上背着行李出门在雪韵大街上另外找了一家酒店。比较庆幸的就是那时候是工作日,还没有处处满房。

 

装 备


必需:帽子、围巾、手套、羽绒服、羽绒裤、羊毛衫、保暖内衣、防寒鞋、暖宝宝、保温杯、充电宝。


砸个链接先:

【冬户外雪地靴女中筒防滑防水保暖滑雪鞋女东北大码棉鞋旅游登山鞋】http://c.b0wr.com/h.XLiohF?cv=PuwyhZ27Tp&sm=d693c6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或复制这条信息,打开手机淘宝¥PuwyhZ27Tp¥

 

、两双手套(1可触屏/1户外超厚)、一条羽绒裤、一件单手无法环抱的巨大羽绒服,全都物尽其用了。但是这些各人需求不同,都有准备就好;唯独上述链接的鞋子,我觉得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比它更好了。那么冷的环境,我的脚几乎没有感到冰冻过。诚意推荐。

 

此外,Iphone是必被冻关机的。据当地人说别的手机好像都能撑,唯独Iphone,露天最多10min一定会关机的。我也亲身验证了这一点(围笑),哪怕贴了暖宝宝也没有用。后来发现一个妙招:直接把手机塞在衣袖里,用体温支撑它。即使要用拿出来最好也不要超过3min。


反倒是我的二手胶片机,似乎一点也没受低温的影响,工作得十分顺畅,也给我出了好多还算满意的片子。

 

DAY 1




出师不利,本应中午一点的飞机变成了下午四点,到哈尔滨时天已经黑透了。饥肠辘辘坐上出租车直奔酒店。



哈尔滨国际饭店-大堂


哈尔滨国际饭店-餐厅


哈尔滨国际饭店-卧室

 

名字里能带上“国际饭店”不是没有理由,酒店本身就是历史建筑。1930年代由俄罗斯人设计,1937年建成开业。、周恩来等及各界名人在哈尔滨的下榻地。


作为哈尔滨市的一类保护建筑,这里的一切都尽量保留了原貌。置身其中,很难不产生时光停滞的错觉。



哈尔滨国际饭店-电梯地板

斑驳的旧俄罗斯风情


考虑到第一天在哈尔滨停留的时间较短,而且又偏晚,所以这家酒店算是我们的游览点之一。怀旧不过干净,房间里的设施已经明显过时,印象比较深的是古铜色的老式马桶和颜色深到不可测的地毯。酒店的服务态度尚可,给我们升了套房。


推荐有同样念旧兴趣的同学去住,但住一天也真的足够。


晚饭就在果戈里大街上吃了乌江鱼,然后吸着鼻子回酒店。我们对这种温度更多感觉到的是跃跃欲试的好奇,一路上不自觉地就轻轻蹦起来。街上的店已经基本没有开门的,行人也无,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十点。




没想到半路碰到的一辆卡车,让我尤其兴奋,因为卡车上都是巨!大!的!冰!块!!!从没见到这么大体积冰块的我简直气血直冲脑门,一时间脑子满脑子都是小龙女的寒玉床,感觉这一车够她和杨过练功好多年了。


原来哈尔滨在筹备冰雪节,所以会把冰拉到城里各处凿成冰雕。这些冰块都是从松花江里凿出来的。



DAY 2




早晨五点艰难地起床,奔赴雪乡。


哈尔滨到雪乡的车程通常是五个小时,司机中途会在固定的一个小超市边上歇歇脚。我买了两个茶叶蛋,超市老板娘一遍搓着手收钱一边嘀咕「今天可真冷啊...冻死了妈呀」,原来我们选了上好日子,那几天刚好是气温从零下十几度降到零下三十度的寒潮期。


就在我觉得已经坐得腰椎开始发痛的时候,雪乡到了。


雪乡-人家


通常意义的“雪乡”其实是个挺大的概念,,整个500多公顷。对于一般游客来说,“雪乡”可能更多指的是短短几百米、充满着浓重商业气息的雪韵大街。


我从不认为商业是一件很坏的事情,商业意味着便利,意味着我们这些外来者可以在这个冻到掉渣的地方以最快速度满足我们最当下的需求。不过如何做好商业又是另一回事了。

 

给旅馆打了电话,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虽然后来没有住在张利成家,不过他家的饭做得还是要肯定的。我们在雪乡的几顿饭都是在他家和周大姐家解决的。


张利成家庭旅馆


那天气温很低,万里无云,天蓝得通透。我们午饭完毕稍事休息后就全副武装出了门。因为是山里,雪乡的气温会比哈尔滨低很多,建议比哈尔滨多套一件裳。


雪韵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看到有人玩狗拉雪橇,但狗狗的个头参差不齐,更多的是后面狗主人在推……两只狗常常跑成两条线,一看就是非专业选手,是当地居民应游客心理搞的赚钱项目。


街上有邮局、银行、酒店、餐厅,还有各类土特产商店,基本应有尽有。我自己尝试了露天铺子的炖雪梨、烤红薯和冻柿子,味道嘛……游戏人间莫当真。


雪乡-院落


在街上胡乱晃了晃,我们就拐到了旁边相对人少的小道。来雪乡,当然还是雪、雪、雪。


拐了个弯,瞬间就换了个世界。该怎么去描述眼前的景象呢,这些雪,静静地睡在那里,是奶油、是棉花,柔软蓬松,就着太阳发着光,让人忘记身后嘈杂的人声、忘记不时伴风轻轻扫过的极度寒冷。温柔得一塌糊涂。


雪乡-可爱的小房子

 

可能是为了制造景观,雪乡的小房子齐刷刷都挂了红灯笼和玉米,在白雪映衬下尤其可爱。


雪韵大街位于棒槌山山脚,棒槌山上有很长的一段木制栈道,分两边,一边是景观道,很快就走完了,可以取景居住区的屋顶;另一边是登山道,可以看大景。据我第二天爬山的情况看,登顶差不多需要一个半小时。考虑到下午很快就会天黑,我们到达当天只往山上走了几十米就折返了。


雪乡-棒槌山


雪乡-棒槌山脚远眺


晚上回到旅馆发生了我前面提到的不愉快,我们换到了雪韵大街上的艺术家公寓。至少是一个酒店的样子了。因为我到雪乡的初衷主要是看雪和睡炕,我一直被姑娘嘲笑远道而来还上不了炕(此处请添加白眼表情)。

 

DAY 3




早上,姑娘还在熟睡,我蹑手蹑脚起了床去了棒槌山山道。


因为纬度比较高,东北的日出比我之前想象的要晚很多。七点开始爬山,虽然已经有天光,但还看不见太阳。一路上都没有碰到别人,栈道上的雪也还没有被清理,我就默默地顺着山道往上走。一时间,整个世界只有我自己和我脚下嘎吱嘎吱踩在雪上的声音


雪乡-棒槌山


比较崩溃的是到了山顶手机罢工,我用相机吭哧吭哧拍了一卷,因为冻坏了脑子操作不当,整卷胶卷都报废。所以,山顶上见到的一切就只能被动当作自己的私密记忆。


雪乡-棒槌山-


走在下山路上,忽地刮起了一阵风,树木都开始摇晃,树梢上的积雪没有簌簌往下落、而是如烟似尘地舞了起来,逆着阳光闪闪发亮。刹那间整个人有些凝结,似乎终于见到了向往多年的那番景象。


雪乡-棒槌山下,在建的大酒店

让人想起《闪灵》里那个与世隔绝的酒店


雪乡-棒槌山下-左边一溜是房车酒店

不知道是否在用,似乎没见到有人出入


吃过午饭我们坐上了回哈尔滨的车。一路颠簸,晚上六点多才抵达。


这天住到了中央大街边上的凯瑞酒店,算是一家精品酒店,网上评分不错。在实际入住后我们才发现,相对于房间情况,酒店的价格还是偏贵——还算是舒适,服务态度也好,就是房间太小,行政房两个人住进去放箱子都觉得不够。如果在江浙的话可能就是四星、600封顶的水平吧。好在位置很好,走三两分钟就是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应该是来哈尔滨必去的点,整条街路面都是花岗岩方石,路两旁是欧式及仿欧式建筑。每栋建筑似乎都有背后的故事,虽然已经被现代油漆刷成了各种令人难堪的颜色,但气韵和风度仍有留存。


塔道斯西餐厅

 

塔道斯西餐厅,这是一家1901年就开始营业的老牌俄式西餐厅,颇有名气。餐厅是在地下,不过地面上有个很瞩目的牌子,不用担心找不到。推门的瞬间眼前一亮,环境非常有特点、气氛也相当不错,刚过去的圣诞似乎还在空气里残留。


点了双人套餐,菜品味道没什么亮点,反倒是没有上菜顺序、七八个盘子一股脑儿全端上来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作为西餐来说也是颇能体现俄国战斗民族的粗犷做派。点餐时服务员一直在介绍他家是卖酒起家的,本着“来都来了”这一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我们顺着点了一瓶,是甜甜的白葡萄酒。酒鬼姑娘不太喜欢,一向不太喝酒的我倒是喝了个空瓶。


塔道斯西餐厅-白葡萄酒

不记得名字,如果真有同学去了想尝尝可以看图点单

 

DAY 4




从容的一天。睡了懒觉,午饭吃了酒店旁边的薛府一品酱骨。开始顺着中央大街溜达,拍拍照片,走走停停。


圣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松花江-很多人在冰面上玩耍,欢声笑语飘到很远,

撒起欢儿来,江面上刺骨的寒风也不是事儿了



松花江边-人行步道


松花江边-日暮



松花江-顺着江边一直走到防洪纪念塔

因为天色将晚,江面上的人渐渐少了

 

远远地看到松花江索道,我们就匆匆朝它赶,惦念着想要在索道缆车上目睹整个落日。


松花江索道-远眺太阳岛


索道对面是太阳岛,岛上有俄罗斯风情小镇和雪博会,一般的旅行计划是早早地去乘索道把这两处景点逛遍。我们因为懒癌发作,能休息到筋骨舒畅就算错过也不当作遗憾了。


松花江上-冰面上的落日


太阳岛


太阳岛-铜钢琴


从岛上再乘索道回江对岸,太阳已经收起了锋芒,变作小小一颗圆形的红;巨大冰面上同样也有一个孤独的小小的人,他似乎也被整个世界落下了,刚和太阳做了一个短暂但是严肃的道别。


松花江上-红日


晚上去了还在试营业的冰雪大世界——是的、就是那个常常在春晚直播里代表东北拜大年场景的冰雪大世界。大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还有少部分场景在建。


善意提醒:晚上的冰雪大世界比雪乡还冷!全是冰块且周边没有能挡风的建筑物和山岭,排队时一刮风我就感觉自己快要死掉了——无良导游一直推荐要去玩那个300m的大冰滑梯,「你们一定要去!」「不去等于没来过!」——我们进园后就直接傻乎乎去排队,排了一个小时大概前进10m。


同伴中途指着我的鼻子说天啊你都结冰了!听完她的惊呼我用被冻得所剩无几的智商,算了一下,发现从七点排到九点冰雪大世界关门都轮不到我们滑。果断弃。


放弃大滑梯之后才发现生活美好,我在各种小冰滑梯小雪坡上玩得不亦乐乎手心发烫。在这种地方就应该“去玩吧,就像从来没有长大过一样”。


冰雪大世界-不知道名字的作品

一颗行星,也像是Universal的标志,很美好

 

DAY 5




全天的目标只有一个:老道外。「道外」其实是一片街区,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发源地。


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南岗,住得都是洋人,西区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国老百姓。20世纪初,一批中国商人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盖楼时那些中国工匠纷纷效仿道里、南岗的洋房,采用中国的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


,对这片建筑群的评价是:无论是从巴洛克建筑的数量、还是它的历史厚重感来说,价值都超过了中央大街,,唯一够条件的就是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


摘自蚂蜂窝

 

就个人而言,我对每个城市的老城区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例如重庆南岸的老街、哈尔滨的道外。相比起现在每个城市都千篇一律的商场和高楼、一不小心就会恍惚自己到底在哪里,这些老建筑本身设计的美感和背后的历史都实在是太迷人。


道外-北二道街街口


道外-北二道街

废弃的住宅楼电表


道外-北二道街

不知是居民还是在作业的人


道外-北二道街

门沿上的花边很精巧


道外-北三道街街口

街道要拆了,但街道口仍然人来人往,生活没有被打断


在看攻略的时候我发现,道外区似乎已经快成为一片废墟了。有的道外片区已经完成了重新翻修,但翻修后就变成了中央大街那种刷着虚伪颜色毫无美感的奇怪建筑。同时我也感到很奇怪,历史建筑的维护和翻新真的是很需要深厚知识和良好审美,为什么国内好像没有几个城市真正在乎,往往是大手一挥全部推掉,盖新楼赚政绩发大财,若干年后意识到历史文化的旅游商业价值,再做一个假得可笑的廉价仿制品立在原地,成为一张巨大的嘲笑的脸——笑来人,也笑自己。


道外-北三道街-一窥


道外-北三道街-朝南


道外-北三道街

居民楼和曾经的录像厅


道外-北三道街-朝北


在一片几乎已经成为垃圾堆的楼里面发现两家卖烤串的店……店里的环境没有拍下来,但是应该不难想象。据老板讲,这家“老太太烧烤”以前是这里的第一家烧烤店,现在也成了最后一家。


道外-北三道街



道外-北三道街33号


一抬头发现一处有名字的楼,居然还是个电影院,马上举起了相机。回来一查发现这个电影院最早是1943年开业的,叫做“大国光电影院”;,1969年恢复原称,1972年归哈尔滨市电影公司直属,1984年开始又先后办起了招待所和录像厅。后来因为来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松光电影院一度改为舞厅、浴池,潮起潮落,再后来,也只能关门歇业成为仓库。最后因防火不过关,它充当仓库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道外-北四道街、靖宇街街口

外立面太美


道外-靖宇街

建筑上的字是“哈百 1953”

估摸着可能是过去的哈尔滨百货商店


道外-北五道街街口

中西搭配的特征很明显


不知是为了拆迁还是维护治安,几个路口都有一些警察。看到我拿着相机,走过去的警察对另外两个说:嘿,大妹子要给我们拍照呢。


道外-北小六道街、靖宇街街口

 

在旧楼中留恋忘返,差点误了去机场的时间。


坐在出租车上有点累却心满意足。虽然似乎还有很多“必去清单”上的名字没有勾掉,但是看到了雪也体味过了严寒,吃了锅包肉也啃过了酱骨头,对这趟旅程来说,哪还有什么不满足嘛。


对了,关于吃,通篇下来好像只写了西餐厅,不是偷懒,只不过东北口味好像确实不太合胃口,就不随意做评价了。倒是在道外看到了几家老字号,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有计划去哈尔滨的同学,切莫忘记搜索这一片的美食。


最后,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决定以后还是多去去东南亚(雅),晒晒太阳吹吹海风才是正经事。北方的梦就算是在零下三十度的风里圆过了吧。


图文丨维拉   编辑丨加心



?猜你喜欢?

Sleep No More上海版测评

音乐剧《莫扎特》观后感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加心个人网站

加心姐姐

英中口译员/口译培训师/生活梦想家


生活是一场实验,

“在路上”总是惊喜。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错过,不会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