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订房排行 > 你还记得北外滩这个地方的自发集邮市场吗?当年可火了!

你还记得北外滩这个地方的自发集邮市场吗?当年可火了!

  • 发布时间:2021-03-23 21:54:05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提篮桥地区的中心,东大名路、霍山路、海门路这一带可热闹了,公交47路、13路等终点站就设在此处,电车二场停车场里电车进进出出,上海著名的京帮菜北京饭店在此名声显赫,年轻人结婚,能订在北京饭店,脸上好有光彩。如果那时有人请客吃饭是在北京饭店,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都感觉好高大上。


除了有名的北京饭店,当时提篮桥地区还有个自发的集邮市场非常有名。这个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提篮桥邮电局门口的“市场”,当年在这一带可“火”了,“市场”内最多时有上千人聚集在邮局门口的小广场上。


当年提篮桥邮局旁的霍山路,也有许多集邮爱好者在交换邮票


每个人手上至少拿一本邮册,有时一个人甚至拿了四、五本邮册,大家你翻我翻,见到有喜欢的邮票,便开始讨价还价进行交易。那时卢湾工人体育场内的集邮市场还没开张,邮票交换交易当数这个提篮桥“市场”。


笔者从小受祖辈的影响,对集邮颇感兴趣。,祖父辛苦集的邮票全被“抄家”毁了,一本都没有留下,至今想起都感觉十分地遗憾。


由于当年集邮不象现在邮局里可以预订,主要靠人们寄信后,把邮票剪下后放水里脱水后,再一张张集起来。



所以那时谁要时有信寄来,那怕街坊邻居有信,笔者都会上门去“讨”邮票。我家三楼有位老婆婆,儿子在青海工作,每个月都会寄信来,她便成了我的专“讨”对象。


从信封上的邮票一张张集,有些不成套,只能去自发的集邮“市场”去寻觅,而当时要觅到一张你所需要的邮票,还只能到提篮桥邮局门口的集邮“市场”去。


那时到提篮桥邮局门口集邮“市场”觅邮票的集邮者可以说都是真“爱”,几乎天天可以看到几只老面孔,有来自上海各个角落的,而附近杨浦和虹口的人则占了大多数。


,那是父亲寄信给我留下的。,缺了第三张。


,数量有限,再加上此邮票的开面比一般邮票要大一倍,大家都很珍惜,不轻易拿出来交换,所以市场上很难觅到。


虽然邮局还在,但已经变样了,当年的情景已不复存在了。 


从春天一直寻寻觅觅到了夏天。由于放暑假,笔者可以整天在“市场”寻觅。记得那是个大热天,天气预报说36摄氏度,其实不只36摄氏度,当年天气预报最高也只报36摄氏度。


笔者发现原本热闹的集邮“市场”少了许多人,便冒着酷暑,。


可能是人少了的缘故,那天特别的幸运。傍晚时分,一本邮册刚翻了几页,,其中就有笔者缺的那张邮票。顿时心里一阵窃喜,心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半年没有白白来提篮桥集邮“市场”驻守。经过与邮票主人的讨价还价,这枚珍贵的邮票终于觅到手。


后来,笔者在提篮桥集邮“市场”,还觅得了多枚现在看来非常珍贵的邮票:、1950年发行的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邮票等。现在想想,当年还真是“鼠目寸光”,珍贵邮票觅得太少了。


如今邮局里陈列的邮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提篮桥邮局门口的集邮“市场”人气渐渐走下坡路了,毕竟这只是自发形成的市场,人流开始逐渐流向了“后起之秀”的卢湾工人体育场内的集邮市场。


如今,每当笔者再次路过提篮桥邮局时,都会不自觉地进去看看。虽然,邮局里的模样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了,但一种情怀还在,一种记忆还依然留存在脑中。


时间已过去了近四十年,当年提篮桥邮局门口的集邮“市场”早已不复存在了,提篮桥地区也变成了北外滩地区了,但时代在发展: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国际客运中心的建成、黄浦江虹口滨江的贯通开放等,使得虹口北外滩地区越来越美丽了……




文 | 龙钢   图 | 方慧丽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