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霞公府门外老北大的故事

霞公府门外老北大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21-08-24 03:27:57

在霞公府,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谁让它“邻紫禁城,居王府井”呢!2018年是北京大学120周年诞辰,陈平原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说:“北大的精气神是一种‘少年气象’,既属于稚气未脱的本科生,也属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是什么让北大既有深邃的历史感,又有始终生动的“少年气象”?说起这所世界名校的故事,还要从霞公府往北的老北大校区开始。

霞公府往北2000米“紫薇格格”公主府

 

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正式传诏批准京师大学堂成立,它正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光绪皇帝任命自己的老师、礼部尚书孙家鼐为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任管学大臣,派庆亲王奕劻、礼部尚书许应骙负责建设大学堂的工程事务。因为开学在即,新建校舍来不及,就选择了地安门马神庙附近的一处空闲府第——四公主府,这座府第是乾隆皇帝的四女儿和硕和嘉公主下嫁给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隆安时建造的(这位和硕和嘉公主就是连续剧《还珠格格》里林心如饰演的紫薇格格原型)。1898年11月,京师大学堂张榜招生:“凡愿入堂肄业者,报名纳卷,甄别取去。”但1900年6月,因义和团起事,校舍被毁,大学堂被迫停办,随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俄兵、德兵先后来学堂占住,最终房屋亦被拆毁。1920年1月10日,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10月,马神庙公主府校舍重新修缮和扩建完工,重新出告示复学招生,公主府校舍一直是北大校园的主体,但却被称为“北大第二院”,那“北大第一院”又在哪里呢?

 

霞公府往北1700米北大红楼“群英会”

 

1918年红楼落成,北大的文、法两科迁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北大第一院”。院中真可称得上是群英会聚。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校长,并吸引了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坛领袖,、辜鸿铭、林纾为主的宣扬国故旧派,又有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主张变革的新派, 同在一座校园之中,针锋相对,通过授课、演讲及辩论等方式进行着白热化的思想斗争,进而影响着青年学生、广大知识分子甚至整个中国思想界。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总数达到1980人,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它容纳着那个时代如此之多的文化精英,难怪有人说:在“五四”运动以前,北京大学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今天,从霞公府步行20多分钟就能抵达北大红楼,想当年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等等风云人物,都曾经穿着灰布长衫、夹着书籍在红楼里出入呢!红楼本身就是一件厚重的历史文物,也称得上是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堡垒。

 

霞公府往北1000米的“北大第三院”

 

地处东华门内的北河沿路西(约今天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南侧)是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前身为清政府京师同文馆),1913年改为北大预科,也称“北大第三院”。三院内比较开阔,树木也多,院内整齐地排列着几栋西式二层洋楼,如尖形塔状的钟楼、工字楼、一字楼等校舍建筑。、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等,三院还有一个当年北大最大的礼堂,故全校大会、重要活动以及著名学者演讲等多在此举行,“五四运动”时期,学生都在这个大礼堂集会。

 

霞公府,建在历史上的顶级人文宅邸

 

霞公府坐落在王府井大街南口,北京饭店北侧,是京城中心区域的顶级人文居所。在这片北京历史城区的核心地带,不仅孕育了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还有诸如中国西医的启蒙地——北京协和医院、《资本论》的翻译地——欧美同学会、中国话剧的发源地——北京人艺等等。邻紫禁城,居王府井,霞公府不仅诠释了现代智慧生活方式,也沿袭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建筑外形设计到室内布局装饰,霞公府达成了“传统的现代化”,这为迷恋古都风采的人们打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文化生活方式。在霞公府周边漫步,就会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看到这些历经中国文化变迁的建筑,仿佛置身于那些文化巨匠的身边,令人浮想联翩。

关于霞公府:霞公府是建造在北京紫禁城旁的顶级人文宅邸,身处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王府井文化商业街区。霞公府名称沿用晚清贵族载霞府邸旧名。其建筑规划由实力雄厚的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完成,室内设计邀请了著名的“新装饰主义”领军人邱德光先生主持。霞公府定位于为巅峰人士提供在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区域的顶级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将为您提供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顶级生活品质的温馨家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