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西城老字号】延吉餐厅——字号沿革

【西城老字号】延吉餐厅——字号沿革

  • 发布时间:2021-08-08 19:00:21

民国三十二年 (1943),一位李姓朝鲜族人和她的几位同乡在西单手帕胡同开设了一家朝鲜冷面馆。1963 年改名“延吉餐厅”。先后开设数家分号,现延吉餐厅总店位于西四北大街。

独具特色的冷面制作技艺,以及红枣煨狗肉、朝鲜族风味石锅拌饭、大酱汤系列、狗肉火锅、烧烤系列等均为廷吉餐厅的著名品牌。

2002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酒家。2006 年,。

延吉餐厅是北京最早经营朝鲜冷面的餐馆,是一位李姓朝鲜族人和她的几位同乡于民国三十二年 (1943) 创建。开业之初,经营延吉冷面及几款凉菜。

据史料记载,延吉餐厅最初店址在西单手帕胡同西口(现光大银行位置),营业面积仅 20 平方米,因单一经营朝鲜冷面,故取名“新生冷面馆”。

1952 年,新生冷面馆作为西单区特色风殊面馆,归入北京市第三商业局工商科管理。

1956 年 1 月,新生冷面馆与北京市第三商业局所属饮食公司西单管理处合营。同年迁至石驸马大街,圆营业面积扩大至40平方米,除经营冷面外,增加了早点油饼、炸糕和打糕。

1960 年,延吉餐厅自己研制了一台制作冷面的压面机,自称“延吉大炮”。因为它是企业自制的而且伴随其发展历程,被延吉餐厅视为“镇店之宝”。

1963 年,新生冷面馆自石驸马大街迁至西四北大街 181号,归入北京市第三商业局所属饮食公司管理。字号改为“延吉餐厅”。刘宝恕担任经理。

20世纪 60年代以后,延吉餐厅迁入西四北大街一处临街铺面房,后带二层小木楼的院子。

20世纪 70年代初,延吉餐厅对房屋结构进行改建,门脸开始挂窗帘,改善就餐环境。由于经营特色突出,冷面受到附近居民的认可,迁址后餐厅生意迅速发展,后又增添了朝鲜风殊炒菜。特级技师刘荣华在此主理厨政。

1981年,延吉餐厅进行较大规模装修改建,建筑结构改为整体二层楼结构。营业面积达 300平方米。—楼散座,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二楼有5间雅座。对临街的门脸窗户进行特别设计,将窗台降低高度并加宽,为被“挤”在外面吃冷面的食客提供方便。同年,延吉餐厅晋升为北京市一级饭庄户。

1982年 2月 16日,延吉餐厅在府右街北口的西南角开设分号。这里地理位置较优越,与北海公园、国家图书馆、北大医院、西什库天主教堂等隔路相对,琉动顾客较多。同年 10 月,延吉餐厅在与这家分号隔路相对的西安门大街 21 号开设第二家分号,主营品种为冷面和凉菜。自此,人们将西四北大街的延吉餐厅称为“总号”,将位于府右街北口西南角的店称为“延吉一分号”,将位于西安门大街 21 号店称为“延吉二分号”。

20世纪 80年代,延吉餐厅因经营独具特色,在北京享有盛誉,。,。朝鲜驻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到延吉餐厅用餐。

1984年,,曾在此就餐。

1985年 1月,朝鲜政务院副总理孔镇泰率朝鲜政府经济代表团访华,延吉餐厅承担接待外宾用餐任务。

1988年,朝鲜青年代表团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20世纪 90年代,延吉餐厅引进和增添不少特色莱肴。例如朝鲜族风味石锅拌饭、大酱汤系列、狗肉火锅、烧烤系列等朝鲜族传统小吃。

1993年,欧阳中石为延吉餐厅题写牌匾。

1994年 12月,延吉餐厅作为西城区饮食公司体制改革试点,实施股份制改革方案,组建北京华天延吉餐厅有限责任公司。干部、员工全员入股,其中,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占有 46.11% 的股权。同年,在西城区白云路大街13号再开一家分号(2002年被拆迁、关张)。

延吉餐厅在北京较早实行连锁经营,并取得较好成效。1995年1月27日《北京晚报》对延吉餐厅施行股份制给予报道,题为“延吉’’走上股份路,瞄准连锁路”。

1997年,“红枣煨狗肉”获名菜菜品称号。

200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酒家。

2003年 8月,延吉餐厅在朝阳区外馆斜街甲 45号开设延吉餐厅外馆斜街店。该店为直营店,2009年因房东收回房屋关闭。

2004年 12月,被北京市工商局授予“2004年度守信企业”称号。

2005年 1月,北京华天延吉餐厅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扩股。总股本增至 505.68 万股,其持股比例为: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持有 46.11% 的股份,企业骨干持股 53.89。

2006年 12月,。

2008年,积极开展迎奥运专项服务培训,组织服务人员学韩语。

2009年 9月,在西城区北营房开办直营店。

2012年 4月,成功进驻新奥购物中心经营。同时,开办两家加盟店。目前,延吉餐厅拥有5家直营连锁店、2家加盟店,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元。现有高级烹调技师,中、高级厨师,面点师和高级服务技师及中级服务师等几十位技术骨干;现任经理李福。

 

延吉餐厅总店门脸

 

延吉餐厅牌匾


本文转自《北京城老字号谱系丛书》一书



西城社会科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