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八年之痒”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八年之痒”

  • 发布时间:2021-04-05 20:48:16


傲人的展映票房,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增加全民互动性的一个鲜明特点,但也是制约北京国际电影节向上发展最“危险”的一点。“1分钟票房200万元,5分钟600万,12分钟900万……”




伴随着一片哀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抢票大战又结束了。在这场堪比春运抢票的大战里,拼的不仅仅是手速,还有战略。



每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抢票大战都是一大亮点。或许,从未有一个国际电影节可以向北京国际电影节这样,展映片单收到如此“爱戴”。但在抢票大战的背后呢?


依旧小众且冷门的片单,依旧缺乏足够国际首映的世界级新片。“年轻“的北影节尽管依旧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似乎还是难以逃脱”八年之痒“。


这种”痒“主要来自于究竟是彻底市场化还是提高国际知名度之间的矛盾冲撞。


占据全国影视公司80%份额的北京,何时才能让北京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平起平坐呢?


“中国只有一个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何难敌上海?


按照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的划分,目前中国只有上海国际电影节属于A类电影节。事实上,在业内,“上海国际电影节”也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今年仅仅是第八届,尤其是在第三届才开始开设竞赛单元。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想要北影节获得与上影节并肩的国际影响力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上影节已经在多年的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格和体系,而这种风格也是需要时间的沉淀。


但尽管北影节一部分缺点来自于“稚嫩”,但还有一些诟病之处就出自于自身的选择。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面向全球征集,共收到来自六大洲、71个国家和地区的659部影片报名参评,相比第七届影片报名数增加235部。其中境外影片(含港澳台)532部、境内影片127部。

但是从最具影响力的“天坛奖“来看,经过五轮筛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5部影片入围“天坛奖”,其中境外影片13部,境内影片2部。《红海行动》和《十八洞村》是入围的两倍华语电影,也是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两部电影。


竞赛单元影片过于小众和冷门,本身就难以吸引影迷的关注,而长期以往,让天坛奖很难获得足够理想的推广。从第三届开始设立天坛奖以来,除了第三届颁给国产片《一九四二》外,第四届《寻子记》(加拿大,印度合拍);第五届《暮年困境》(墨西哥)。


第六届《帮派》(阿根廷);第七届《卢卡》(格鲁吉亚)都极度冷门,这些小众影片甚至对于一些资深影迷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天坛奖的小众,无疑是制约着北影节更高发展的速度。另外,这几年北影节显得有些停滞和套路化。


从展映片单来看,最具吸引力的也是几位大师的回顾展和商业系列片的展映。对于一个以国际标准为先的电影节来说,这样的展映尚且可以迎合大众口味,但其实际的含金量并不高。


北京影视公司占全国80%,为何北影节难占“天时”优势?


你可以在上影节上,听到冯小刚的“垃圾观众论”;也可以看到李安对“票房超美”的警惕;同时能见证阿里影业的“水电煤”转型。


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何每年都能成为国产电影的话题焦点。占据全国影视公司80%份额的北京,难道不是更加方便吗?


首先,衡量国内电影节知名度与号召力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在电影节期间组委会能够邀请到多少国内影片在电影节举办活动,毕竟对于媒体和公众而言,国产大片与大腕的亮相才是电影节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时间为4月,此时国产电影市场恰好属于一个“空档期”。春节档战罢,暑期档未来,各大影视公司都属于一个备战的状态,此时很难拿出具备充分竞争力的项目。

而上海国际电影节恰好是年中6月,此时各大影视公司纷纷摩拳擦掌,发片单、签项目、办论坛、搞派对,俨然一副提交“期中考试卷”的热闹。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片方来说,在4月份没有密集型的宣发动作,即便是象征性的邀请明星站台,也不代表会在电影奖举办重量级的活动。所以,与片方宣传周期的冲突,是北影节难具“天时”最大的问题。


这一“冲突”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围绕新片,明星、主创的站台宣传,带来的是影视公司自发的酒会、派对,从而媒体的关注度也会自然提升。然而,这些在天气突变的4月北京,很难实现。

此外,对于国际影片来说,有多少部全球首映的新片,有多少部具备国际知名度的顶级影片,是衡量北影节的重要维度。


但是北影节,同样处于几大国际电影节的空档期,优秀影片死死盯着戛纳、威尼斯乃至东京、多伦多等几大电影节,而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之前的也只有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金像奖。


所以,在世界级影片的吸引上,北影节也极其被动。当北影节“天时”优势被削弱,其“地利”优势自然也无从谈起。


片单“冰火两重天”,割裂的北影节逐步向市场化靠拢


4月1日中午12点,第八届北京电影节展映预售正式开票。《布达佩斯大饭店》“拔得头筹”5场仅10秒就全部售空排名第二、第三的《泰坦尼克号》和《重庆森林》分别以12秒、15秒宣告“战斗结束”

在系列影片展映上,伯格曼大师系列100套,10秒售罄;《侏罗纪公园》25周年系列100套,7秒售罄;《蝙蝠侠》系列100套,7秒售罄;《X战警》系列100套,14秒售罄。


尤其是淘票票这样的互联网售票平台与北影节合作后,全民购票的热情高涨,“北影速度”也连年刷新。截至4月1日24时,首日票房已破1100万,同比增长85%。


北影节靠着展映真正实现了全民化,不再将电影节局限在文艺影迷的“小圈内”。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北影节展映最受欢迎的要不是《泰坦尼克号》、《重庆森林》这样的经典影片,要不是《速度与激情》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X战警》系列为代表的商业大片,这种备受大众追捧的影片本身就没有太高的难度,也难以体现出电影节本书的策展能力。

而展映片单的“普及”和竞赛片单的“冷门”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风格体系。所以,北影节的尴尬就在于,展映受追捧,颁奖被冷遇。


但真正能给北影节带来影响力的,恰恰是其天坛奖的知名度。从这一点来说,北影节多少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而在“抢经典”大战中,过于商业化、市场化也很难体现出一个电影节本书应赋予社会的职能。


无论是亚洲第一电影交易市场,还是规模空前的论坛活动,北影节的确在成长。

但如今,接地气的展映无法真正为北影节实现国际地位的“流量变现”,竞赛单元本身的冷门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这种割裂状态无疑让北影节举步维艰。


仅过八年,在看似越来越热闹的背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八年之痒”已来。



为电影人服务的权威媒体

行业观察·数据分析·人物访谈·作品点评

电影制片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电影制片人

电影制片人

中国影视产业权威媒体,发布行业观察、数据分析、人物访谈、作品点评及深度解析,影视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