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校长说】北京+台湾30位校长说基础教育,各个语出惊人!看两地校长谁更打动你?(一半内容请用台腔阅读)

【校长说】北京+台湾30位校长说基础教育,各个语出惊人!看两地校长谁更打动你?(一半内容请用台腔阅读)

  • 发布时间:2020-09-02 20:48:21


天在西城区开了一个论坛,感觉简直就是教育界的年会有没有!!各区的校长们都来了(反正实在没空来的,也派人顶替来),小编随便放眼那么一望,椅背上贴着的名字有什么“郭涵”校长啦,“吴甡”校长、“刘长铭”校长、“朱建民”校长、“李烈”校长等等等等,哇塞!都是教学一线的名家啊!这还就随便那么一望,还有好多名校长坐在前排等着发言……然后重点是!!!不只有北京的校长啊,台湾的校长也来了!!听说来了100多号人喔~~(请用萌萌哒台湾腔发音)嗯呐,首届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主题是——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很高端有木有!!京台校长峰会,还在金台饭店办,赞一个。

小编跟了一天,不得不说,咱北京校长和台湾校长的风格真是差挺多的,当然不只是差在台湾口音上,讲话内容啦、语气风格啦,阐述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啦,感觉真的都很不同!!(前几天很火的一篇文章,讲台湾某大学校长高震东在大陆“语出惊人”,大家看了吧~)当然,昨天发言的校长们,作为两地基础教育圈的代表人物,也都各有水平。专业涵养和发言内容,相当值得一听!(你们懂的,圆桌篇幅有限,内容依旧为节选)

开场白

“两地学生们更容易超越历史恩怨”


在一众校长登场前,作为这么一个高大上的论坛,当然少不了大咖领导的出席,然后大家也得发发言咯。小编此处简单引用两句开场白,来表现此次北京+台湾的基教论坛所承载的重要意义!


*北京市委常委、市教工委书记 苟仲文:

北京与台湾中小学同心携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今后,两地学校合作应在人员、教学、机制等方面着力,不断提出好的建议和方法,促进两地基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郑登文:

青少年,是两岸交流的主体,承载着两岸人民的希望,他们没有历史的负担,和思想的禁区,他们更容易超越历史恩怨,更容易为两岸和平提供新智慧、新能量!


*台湾参访团团长 台北市大学教授 吴清山(自行想象浓浓可爱的台湾腔):

我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一个slogan: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今天来这个论坛,我要加一句话,one culture, 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好巧,同样是在2008年,我在台北市担任教育局长的时候,我倡导:“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所学校至少要发展一种特色,一个孩子至少要培养一种专长。另外一个,就是“一个都不少”,任何一个孩子都要把他教好。未来的基础教育,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个人认为,培养核心能力最重要!


大家都发现,台湾校长、老师在会场有一个特别不同于我们的习惯,不管是内地哪个领导或哪个教授、专家发言,开场白说“大家好”,底下台湾参访团都会众声回应“好”~~被感动哭了好嘛!!人家太有礼貌了!!!)主持人西城区副区长陈宁也很礼貌地说,台湾校长们,“基建”这个词你们听得懂么(好像底下真挺多不懂的),不是击剑哈,是基础建设,我们有好多简说词。(哈哈哈哈哈)

北京四中校长 刘长铭

“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强迫学生投入到无休止的应试活动中?”

我们正处在一个被技术改变的时代,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育形态、学习方式、购物习惯、人类交往的习惯、责任、法律、公共关系等等,当然也包括当今的学校教育。


比尔·盖茨曾在15年前写了一封公开信,立下了类似的赌注,他谈到四个方面:第一,互联的技术会改变医疗情况;第二,改变农业情况,非洲将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第三改变人类支付情况;第四,改变教育,变革学习方式。


两周前,我们一个毕业生回来看我,一个姑娘在上高一以后的第一个暑假,开始喜欢桥牌,于是她开始上桥牌的选修课,但是我们学校每周就一两节桥牌课,所以她开始用互联网在家里面进行训练,一年后进入北京青年队,前不久拿了亚洲桥牌的亚军。没有互联网,这种学习方式难以想象。


今天,受教育的普及使得参与创造知识的元素,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加上这么高速的信息传播水平,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长者、教师、权威,是数千年前的信息传播载体,但今天我们利用网络就可以得到同等的信息。


未来的社会,我们可以预见,是个学习社会,是教育社会,人人是受教育者,人人也是教育者,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关系。既然互联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的信息通道和资源,可以满足人的无限认知的能力。那么,我们还有理由将青少年的思想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当中么?我们还有理由强迫学生把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无休止的应试训练活动当中么?


创新型人才应该像“埃菲尔铁塔”

我们今天所说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究竟创什么新呢?我们最需要培养的应该是在某一个点,某一个技术环节,能产生突破性思维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认知风格,和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很契合。


我们提出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概念,叫“才智拓扑结构”,在今天以高考、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强调的是各科要均衡发展,因为不均衡的学生在考场要吃亏,但这样的人所形成的“才智拓扑结构”是矩形的,特点就是:窄、密、均,缺少个性,因为所有人都一样。在当前考试制度下,我们常常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均衡发展。


其实,真正具有创新人才的“才智拓扑结构”应该是“埃菲尔式”的,他在某个学科可能是非常见长的,那么与这个学科相支撑作用比较大的,他发展的水平就比较高一些,这个结构中每个人所擅长的学科领域和结构不同,就像埃菲尔铁塔。


我们要让学生获得很宽、很广博的知识,虽然并不一定达到同样高的水准,但是他会形成许许多多知识领域间的夹缝,这个夹缝正是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我们看到自然现象中,光秃秃的石头是没有生命的,生命一定生发在夹缝中。一个人知识领域越宽,所涉及领域越多,在不同领域之间越可能产生新的思想。


本质意义上的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课程表,真正的教育改革是发生在人的大脑之中,重要的是改变我们教师的行为模式,改变人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当然,这样一种教育和我们现在制度有些冲突,因为我们得高考。


偷钱的讲台桌”

十几年前,我看到一个故事,有两个孩子都偷了别的孩子的十块钱,在外地的某一个城市,老师给偷钱孩子脸上做了一些记号,当然这个老师也就触及了法律;另外一个在北京的孩子,也发生了这一事情,他们班主任王老师就和学生说,“我知道是谁偷的,是讲台偷的”,于是他让所有孩子和讲台桌说一句话。


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老师的意思,说“讲台阿,拿别人的东西不对阿,等等等等”,每个人都说完之后,王老师说“讲台它一定会改正错误”,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十块钱,王老师开心极了,他说这件事情肯定会让孩子记一辈子的。这是1999年登在中青报上的一个故事。


我要说什么呢?今天的互联网技术虽然可以传递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但是它无法产生教育的本质。今天我们还看不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产生像王老师这样的教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学校是不会消亡的!


但是,今天技术又丰富了呈现知识的形式和方法,所以,那种“传声筒型”和“复读机型”的教师会越来越无法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青睐。


只有那些对知识有独立见解与领悟的教师,那些能给知识赋予生命色彩与活力的教师,那些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分享生活感悟和阐释生活意义的教师,那些不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自信的教师,那些对未来社会和人生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崇拜。

赢得学生的崇拜,是教育者成功的标志和幸福的源泉。

台湾桃园市过岭国中校长 洪静芳

“教育的意义在于检讨以及对未来的追踪”

今~天~要~和~在~场~的~长~辈~们~来~分~享~个~人~的~一~些~教~育~理~念~,以~及~办~学~的~心~得(小编没疯,就是想表示一下,台湾老师们的语音语调一个个都可爱优雅疯了,请自行想象)


我们是个新学校,2005年从零到有。我刚到这个学校时还是一片荒芜,没有学校,由我们自己去规划,按照我们自己的理念去成立一所学校。所以呢,我们可以感受到,校长本身的教育理念就放在硬体东西里!(台湾“硬体”=内地“硬件”)


硬体设备中,第一个,我们孩子的很多作品放在建筑物上面,就直接烙印在上面。让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


第二个,我们把学校的LOGO、校徽,也融到建筑物里,从学校外观你就可以看到学校的LOGO。我们告诉建筑师,这个建筑物不是死的东西,是活的东西,建筑物是可以说话的!怎么说话呢?譬如我们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我们用护城河来替代,在雨水回收时作为我们的一道“围墙”,变成绿色的建筑。


然后,我们洗手台遍布在走廊外围,每间教室都有洗手台和饮水机。洗手台和饮水机放在教室有什么好处呢?一来便捷,二来孩子在走廊走动时不会有危险。


这些事情就是告诉大家,一个学校的建筑可以带进校长的理念。那理念是什么呢?


现在社会理念,每个家庭孩子很少。在少子化社会,每个学生都是家长的宝贝。但是现场的教育者都知道,孩子是不同的,是有个性差异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同。如何让这些孩子在学校能够适合,感受到他的需求?


一个教育者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孩子。在不放弃当中,我们更需要去鼓励。记得我在读中学时,老师让我到黑板上画一个圆,我画了一下,等到我回到座位时,老师说好棒,你画得好好,以后可以当老师。我回到座位时,吓到了,天呐!这怎么是个圆呢,画得歪七扭八的。但是,我今天当了老师。


给孩子一个掌声一个鼓励,他的感受是很大的。我们学校有个孩子的学术倾向很弱,有次在记忆比赛中他拿了奖,他问我能否绕着操场跑一圈,我说可以呀。他就拿着奖杯绕着整个操场跑,全校都在为他鼓掌。这种信心建立影响有多大!


一个学校怎么去做呢? 第一点,当一个校长,在行政管理中,一规一法。第二点,我们不是万能的,分层负责;再来就是,学会正确地上传下达。


学校不是关起门来做教育的。与社区民众的互动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常常和社区合作。有一句话,青少年的问题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所以我们和社区民众建立良好关系,成立读书会、家长成长群体,让社区环境变好,好多人会帮助我们,让学校变得更好。


当一位领导、一个学校校长,你一定要比别人敏锐。所谓校园危机处理,一定要预防和处理好。学校要成立危机处理小组,但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当校长的人,一定要掌握机先(台湾“机先”=内地“先机”)。不要等事情发生,再来弥补,一旦事情真的发生了,校长一定要临危不乱,因为全校的人都在看你,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管理好,不要事情一发生就骂人,那对底下事情的解决是没有帮助的。问题的发生,不是少数人来处理,一定是大家来解决,否则你想出来的方式,一定会出现问题。


一个学校是在大家的努力下,不是一个校长可以单打独斗的。一个人单打独斗,是没办法做出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共同参与,共同领导。

教育的意义在于检讨以及未来的追踪!

实验二小校长 李烈

“我的育人理念:一撇一捺,一个‘人’”

我们是小学,面对的孩子是6至12岁,小学阶段对孩子来说,是一生开始学习、开始社会化的起始阶段。我们小学教育者的任务,是为每个个体一生的幸福和价值奠基。我们是基础的基础,基础越扎实,孩子长大成人后的人生最高峰、生活品质,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自然应该更大。


我们的育人理念落在一个“人”字上:一“撇”代表:知识、认知、思维品质,一“捺”代表:做人、健康、德行品质。非常有意思的是,汉字“捺”对“撇”起支撑作用,如果“捺”立不住,“撇”自然也塌了。当然,做人比知识更重要。孩子的德行品质,不可有任何缺陷。


前两天,我无意中看到,我带的十几位“影从校长”(“如影随从”的一种校长代培形式)里,有一位校长在写总结时提到这么一个故事:一年级孩子和家长集中在操场,正开展开学第一课,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孩子因为找不到妈妈哭了起来,班主任老师轻轻走过来,搂着他,轻轻地说一句,是要找妈妈嘛?孩子说是,老师说没关系,他帮忙去找(其实他也不知道家长在哪)。


老师走到家长群里后,然后捧着一个东西走了过来,和孩子说,“你妈妈现在很忙,不能来,但是她托我给你带了个神秘礼物”,老师拿来了一个贴在小纸片上的红色的吻,把这个小纸贴贴在孩子脸上,孩子的情绪立刻稳定下来,高兴地参加了而后的活动……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教育智慧、教育爱的能力,永远离不开教师,永远值得探究。

台湾新北市大观国中校长 颜学复

“要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要教会学生感动”

从整体来说,一个老师不能没有梦想,一所学校不能没有特色。

我现在以自己曾经办过的学校为案例,它叫做有木国小,这所学校是一个农村的小学,所有的学生加起来也不过200人左右。这里的学生有他的自身的特点,譬如留守儿童、单亲甚至孤儿。在有木执教时,我们希望在正式的课程之外,给学生们提供体验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经验和知识,比方说个人成长、家庭生活、社区环境、自然观察、人文体验、游戏活动等等。教育的结果是成长与改变,而我们所能提供的是课程与服务。


在有木的那段时间,我们有很多集体活动,老师和学童们一起种菜、一起骑行、一起种水稻,我们组织学生把米拿去卖以获得学费等,在过程中,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我,也体验生命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社会适应度也强了,毕业之后的创业同样收获颇丰。通过“童稻计划”,陪学童松土播种;通过“丝瓜课程”,学生体验开垦园地、种植瓜苗的全过程;通过“溪流课程”,学生探索溪流,锻炼胆识……


要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要教会学生感动,锻炼他们的思考力和胆识,将来在社会上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学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发展生态社团,活用生态环境教学,即便是最后一名也要教好,我们要培养他们自信、乐观、合作、关怀的生活态度。


而现在我所在的国中里,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通过戏剧让孩子有自信。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除了上学,周末就是各种兴趣班,没有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很多在学业上没有名列前茅的孩子显得很没自信,有些即便把书念好了,毕业之后也就是董事长助理等的职务,没有自信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而在我们学校里,通过戏剧让学生们更加形象地用身体语言和编剧故事情节来展现自己,同样的发挥自己的所长,也在学习中思考和收获,进而重新认识自己获取自信。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室外项目,比如:6楼高空走钢丝,或者十楼垂降、学子溯溪等的活动。我们学校的这一特色不仅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海外的学子。

北京市三十五中校长 朱建民

“只教学生两件事:向上和向善”


2009年,,提出教育的两个深层次此问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他指出,我们的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把高中教育定位为预备升学,。大学评价和选拔人才,也有很大不同,只看一个高考分数,美国著名大学评价优秀人才有多维度标准,不是只看过去和现在是否优秀,更要看未来是否优秀;不只看个人是否优秀,而要看能否带动周围的人创造辉煌。


未来,什么样的学校最具有竞争力?什么样的教育最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中高考质量,学校立刻会死掉;但是,在未来,如果只有中高考质量,没有特色,这样学校早晚也会死掉。


,35中开始转型,我们开始做教育制度、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的创新。我们的课程不只由老师来设计,而是由科学家来设计;我们把国际部定位为:学校高中课改的实验田、新课程的孵化器、优秀教师的研修基地;,开发科学类大学实验室先修课程,利用互联网和“O2O”的培养模式,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而不是冷冰冰的单向的知识传授。教育是思想与思想间的碰撞,使之产生思想的火花和教育的智慧。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比仅有知识的人走得更远。


结合个人的发展经历,再来谈谈我对未来一个优秀校长的认识: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主动想后天的事,主动做明天的事,今天的事交给副校长去做。

一个优秀的校长,要对学校发展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是一位学习型的校长。

一个优秀的校长,还要具有资源意识,要学会“借船出海”,,做了很多首创。

一个优秀的校长,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我想,21世纪优秀校长应该有四大素养:敏感(对未来发展、教育方针政策敏感)、活力、勇敢(好多东西想到了就做,有的人想到了不敢做)、智慧。


三十五中的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两件事:

学会向上,做一个勇敢的人

学会向善,做一个好人

台湾台中市东兴国小校长 王鸿裕:

台湾小学生阅读的12项方案

1、书籍共读制度:运用巡回书箱轮流各班级进行阅读教育,图书室亦提供班级书箱,扩充班级图书,让未能前往借书的孩子随时都能享受图书室的服务。


2、爱的书库活动:运用校外资源,扩充书源,鼓励老师们指导“写十赠一”阅读结合写作的活动,运用赠书激励孩子们多读多写多思考,目前本校累计获赠数量为全市第一。


3、故事妈妈资源:每周教师晨会时间,许多老师们会用彩虹故事妈妈与晨间爱心妈妈进行陪读活动,另结合南屯图书馆及台中故事协会办理“台湾阅读周”说故事系列活动。


4、晨光序曲活动:配合政府晨读十分钟政策,规划每周五整个晨间30分钟的阅读活动,让师生有一个较长时间而完整的阅读时光。


5、月度奖励制度:推行“我爱看书”活动,设置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小小文学家、小文豪阅读晋级奖励制度。


6、增设阅读空间:除了图书室及各班级图书外,运用学校一些零碎空间或角落,增设流出开放式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


7、发展阅读推手:鼓励推动阅读教育有成之教师,参与“阅读推手”甄选,奖励并肯定教师的努力,校长利用教师晨会介绍好书,老师也会主动将好书介绍给同侪分享。


8、提升教师专业:办理教师阅读教学增能,热血教师杨志朗阅读写作技巧分享、电子书应用等研习,办理教师参观国立图书馆、鼓励应用资源持续推展阅读教育。


9、充实图书典藏:图书e化管理,增购充实优良毒物,并将新书公告于图书室及网络图书专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10、构建阅读网络:设置“东兴爱阅网”系统,包含书籍搜寻、书籍查询、好书推荐、阅读资源及各项阅读统计资料,还有阅读网连结等。


11、在线阅读认证:鼓励学生进行在线阅读认证,并鼓励教师上网提供认证系统题库。目前本校六年级林东君、二年级曾陈均小朋友在线认证积分高居全国第一。


12.营造书香社区:图书室固定时段提供家长及志工借阅,成立家长读书会,阅读研习活动亦邀请社区家长参与。

北京小学校长 李明新

教育孩子要顺养,就是顺木之天性”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觉得,今天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应该回归它的基础性,我也曾大声呼吁了多年“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说它是“回归”,就意味着当下价值的迷失。


“基础教育”四个字本来说得很清楚,就是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不是传统意义的“双基”概念(小编注: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是指人一生身心健康、幸福成长的基础。


那么,如何进行基础教育实践,才能尊重它的基础性呢?我把自己在教育实践和学习中的理解、感悟概括为:五个“养”字,慢养、牧养、顺养、素养、调养。


但是,“顺养”不能够理解成溺爱,也不能够理解成放任自流,不是说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就失去了我们教育实际存在的价值。我这里说的“顺养”,是指要因材施教,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健康甚至高雅的兴趣和爱好。


最近,我收到一个毕业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这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最近被多所美国的大学录取。这个孩子在北京小学学习的时候,她特别喜欢读书和写作文,其它学科学得也不错,数学得90多分。


当时家长问过我,要不要给她报奥数班,我说这个孩子如此喜欢写作,还是让她应该保持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所以,我建议她还是让孩子把精力放在热爱写作上,热爱读书、热爱公益活动上。


到了中学,这个孩子仍然坚持热爱写作,她个别理科的学习仍然是中等的。家长又来问我,能不能给她报奥数班和各种补习班,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让这个孩子能够在“合格”的基础上“扬长”。


通过中学六年的努力,这个孩子日积月累,在写作上大有进步,写了几本书,到最近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报考了美国的大学,被美国的多所大学录取。这些大学看重的,就是这个孩子对写作一贯的热爱,以及她写作的能力,和她热爱的社会公益活动。美国大学看重这一点,综合她的各方面情况,认为她是一个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好学生。


这个孩子的成长告诉我们,当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我们家长、老师,应该呵护,应“顺木之天性”,发展他的个性,开发他的潜能。这就是在儿童成长上讲究“顺养”。



最后,小编奉上一张两地校长在35中的合影,撒花~~~


(文/北青报记者 林艳 武文娟 刘旭 摄影/姜真)




圆桌小编为了您的教育关切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将继续组织北京青年报的一线的教育跑手们展开热点话题调查,同时推出各类教育咨询答疑解惑,希望您能喜欢。特别说明的是,教育圆桌内的文章,大部分是北京青年报记者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