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酒店动态 > 酒店 海上传奇,未完待续

酒店 海上传奇,未完待续

  • 发布时间:2020-10-17 00:44:09



大上海,物质载体的繁花似锦,也孕育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文化传奇,一栋栋闹中取静的花园洋房,多少名人留下音容笑貌,多少大历史在此隐匿风云。它们是魔都最摩登的底蕴和最低调的骄傲,哪怕只是短暂停留,仿佛也成为了这传奇未完待续的一部分。

 


铁打的百岁老洋房,流水的樱花芬芳,相映成趣。 


上海瑞金洲际酒店
冒险家的秘密花园

118
 瑞金二路 
 

“洲际酒店么,上海有好几个……瑞金二路118号,喔唷,你说瑞金宾馆好啦!”本地中年出租车司机的态度马上有了几分肃然起敬的意思,“小时候路过这里无数次,却一直不知道里面什么样。永远有军人站岗,大门永远是紧闭的。那是国宾馆啊!”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打出瑞金宾馆的招牌对外营业,这里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国宾馆,普通人还是望而却步。如今,出租车从大门一路开进去,正值樱花季,园中的道路上有许多显然不是住客的游人在闲逛。看来,国际酒店集团蛮懂得打亲民牌。


瑞金二路118号,最早的名字叫做马立斯花园,最早的主人是来自英国——准确地说是当时属于英国的爱尔兰——的马立斯(Morriss)家族。马立斯家族曾是上海的房地产大王,至今上海市中心还有诸如马安里、马乐里等一大批西式里弄精品,当年都是他们开发的。马立斯花园虽然历经数次战乱、运动,但不仅建筑,连古木、名树都奇迹般地完好保存下来,近年还多出两座和旧建筑浑然一体的主楼和贵宾楼。相比之下,名气更大的另一位冒险家哈同的爱俪园,早就毁于二战的硝烟。



带泳池的沙滩别墅魅力十足。


此处的门牌号码,从法租界时期起就未曾改变过,只是瑞金二路当年叫做“金神父路”。1937年上海字林洋行出版的《上海街道名录》有相关记录:Pere Robert Rte 118,Mr H.E. Morriss(金神父路118号,亨利·马立斯先生)。顺便一提,字林洋行曾是中国最重要的外文出版商,老板也是马立斯家族。


出租车司机说,他20年前从马路对面瑞金医院的高楼上第一次见到这座神秘花园的庐山真面目,“一开始有点失望,那么大个花园,连个三层以上的房子都没有,也没啥装饰,就是‘红加灰’,蛮不起眼的,和上海滩那么多显赫漂亮的洋房完全没法比。”可后来一想,“也只有西施才敢不化妆啊。”而且,敢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大面积留白,才是最大的奢侈。


虽然后来被不少单位蚕食,今天这座花园的面积仍有7公顷。一座酒店,像一个城市那样有像模像样的“八景”,且须以摆渡车相连接,也真是绝无仅有。昔日这里还曾经有一座动物园,除了赛马、赛狗,还有从非洲运来的老虎、狮子、熊,以及纯种沙皮狗、海龟等。在马立斯家族做了50年管家的张登科回忆:“每逢马立斯太太从英国回来,我会亲自带着‘助手’去马立斯菜场(今大沽路菜场)买菜,‘助手’帮我提着篮子,勾着我的手臂,走路一摇一摆的,马路两边的行人哄堂大笑。”他所说的两个“助手”,其实是非洲黑猩猩。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今天花园里只有旧马厩还能辨识出昔日的风光。

 


名人公馆华丽地见证了蒋宋世纪之爱的上半场,下半场却在1949 年猝不及防地换了舞台。


名人公馆


我入住的一号楼,是马立斯家族第二代、建筑师高登·马立斯1917年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砖木石混合结构,清水红砖和红瓦,配以灰白石材,色彩对比不十分强烈,却堪称典雅;前后为草坪包围,建筑侧面略向外突出,呈不严格对称,低调中又突出了建筑的主体效果。我脑海里一下子冒出小时候读过的无数英国文学对真正的贵族派头、而非暴发户的标准描述——朴实无华的好品味。推开房门,桃花木雕护壁,柚木拼花地板,水晶大吊灯,都是不可再生的经典。


因为草坪环抱,一号楼又有个雅称——卧茵楼,不过,还是称呼它“名人公馆”更为贴切:一年前,威廉王子为它的重张剪彩,在此下榻的名流显贵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尼克松、明仁天皇等。其中,对这里最情有独钟的,恐怕要数蒋、宋伉俪了,他们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婚后曾长期盘桓,,每次来上海都会住在这里,“就是您隔壁的那间。”那间房占据了二楼的中轴线位置,据说,。



那间昔日中国“第一家庭”的卧室,依然保留着蒋宋最爱的中国风。


我住的这一间,是二楼一上楼梯的东偏房,“解放初期来上海时曾在此下榻。”正下方一楼那间,。二楼楼口处的“狮子滚绣球”镂空屏风墙,及其下的红木云石太师椅,是百年前高登·马立斯亲手布置的,曾在电影《风月》(1996年)中作为张国荣出场第一个镜头的“道具”。 


当年马立斯家族并没在卧茵楼长住,据说是因为夫人非常不喜欢房间的采光和色调,觉得过于阴暗,完工后没几年就将它出售,在花园西侧靠近陕西南路另造了绮思楼(三号楼),采用当时极其前卫的大理石、铜和彩色玻璃作装潢,色调简洁明快,气质阳光,如今有不少人将它错认为一座新建筑。三号楼也接待过不少要人,从1953年的印度总统尼赫鲁,到近年的英国威廉王子和卡梅伦首相,都选择这座“总统楼”作为在上海临时的家。


和卧茵楼环形相接、浑然一体的二号楼,也是纯正的英国血统。而状如古堡、繁花似锦的四号楼——馨源楼,建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当时马立斯花园被没收,易名三井花园。如今整栋馨源楼都作为餐饮专用,恰逢暖春,樱花提早怒放,靠窗的餐桌一位难求,晚间还有游人专访夜樱,已少有人想到,它们也是一段沉重历史的见证。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118号 

网址:http://www.ruijinhotels.com/

 

特色推荐


在馨源楼可以享用中式正餐,亦可喝下午茶,粤菜+本帮菜的菜品很正点,点心更让人眼前一亮:汁水充盈的淮扬汤包,36道褶的瑞金小笼,以假乱真的“雪茄”和“核桃,源自沪上点心界威名赫赫的老法师“龚阿姨”——龚惠英,。如今龚阿姨退休多年,衣钵传给了得意弟子陆春凤。



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春日里尝着“龚阿姨”品牌的中式下午茶,看着窗外落英缤纷。


喜欢西餐的话,可以选择主楼一层的琅庐全日自助。餐厅的外文名称la Rue,即法语的“路”,顾名思义,风和日丽的季节,应该坐在梧桐树遮天蔽日的街边露天座位享受,才是正途。


在马立斯花园出现之前,这里有个地名叫淡井庙,那口淡井,就是上海的“龙眼”,退海之后,找到这口淡水井,才形成人烟稠密的聚落,才有了上海近代的繁华。这口肇于宋代的井如今隐身于一号楼南侧的草坪深处,并无太多游人光顾,庙早已杳如黄鹤,倒是有座日本风格的亭子与之做伴。

 


美丽的樱花其实本是“恶之花”——沦陷期间,。


逛周边


酒店陕西南路大门对面的上海文化广场,昔日为赛狗场,也是马立斯家族的产业,昔日的VIP票一个银元一张。如今这里不乏世界级的中小型演出,时间凑巧的话不妨买张票去看看。

 


黑白空间是战后黄金时代的流行色调,别看是为视觉做减法,但没有比这更具“复兴”腔调的了。

昔舍之复兴·岁月

“上海梦”开始的地方
 

553弄10号后楼
复兴中路


我认识一位上海老教授,“老克腊”的派头十足。他常说:“小辰光我住在复兴坊,那是上海真正的‘上只角’。住在那里的人不是最有钱的,但让不少有钱人都羡慕。”


主打上海老洋房特色的B&B项目“昔舍”就位于复兴坊,与瑞金洲际酒店同在复兴中路,只隔一个街区。


复兴中路昔日也是法租界的主街,和淮海中路一个级别,不过不是商业区而是住宅区。它原名辣斐德路(Route Lafayette,Lafayette即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革命的拉法叶侯爵),位于该路核心地段553弄的那片高级里弄,叫做辣斐里,,双双改以“复兴”为名。



几平方米的天井也能成阳光花园,也算“ 后楼文化” 在21世纪的延续。


“昔舍”的主人是建筑专业出身,学术专长是上海老洋房研究。她认为复兴中路是“最能代表海派的一条路”,而“昔舍”,意在让房间里重现昔日的海上繁华梦。


安步当车,一路都走在绵延不断的法国梧桐的荫下。复兴坊的入口很不显眼,骑楼门洞和上海其他石库门没太大区别,穿门而入,则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弄堂笔直,两旁是大片以简洁线条装饰的红砖联体别墅,均为法国折中主义风格;每一家的水、电、煤、卫生设备都配齐,还有小巧的花园或晒台;总弄堂可以并排停两辆车,中间还可正常通行;除了总弄堂,还有分叉出去的支弄。这里的住户多为殷实之家,除了佣人,还会养一个黄包车夫;也有少数大富之家。



杜月笙的婚房,自然是上海滩一等一的高级住宅。


虽然昔日的风光、优雅已随岁月打了折扣,但行走在复兴坊,还是能感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强大气场。一进坊门的1号,之前住过学贯中西的书画家沈迈士,他去北平任教后,主人换成了“七君子”之一的大律师史良,房屋兼做住宅和事务所。8号挂着文保铭牌,何香凝和她的中华妇女抗敌会曾驻扎在此。最传奇的住户还是16号,他学位最低,却对中国文化界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在上海滩房产无数,却偏在这里“租房结婚”,他的名字叫杜月笙。这位上海滩大亨迎娶第四房夫人姚玉兰时,遭到二太太陈帼英和三太太孙佩豪的联合反对,后来陈帼英私下同意了这门婚事,杜月笙与姚玉兰鸳梦得圆。这位北平来的四太太有一位著名的闺蜜——坤生女王孟小冬,1936年“冬皇”来沪巡演,就下榻在复兴坊16号的闺蜜家。不想一来二去,“冬皇”最后成了流氓大亨的五太太。


看罢了别人家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终于来到我的住所复兴坊10 号后楼。当年的后楼里也走出不少名人,以至于形成独特的后楼文化:较之前楼正房、后楼主人财力稍弱,层次却不低,多是海归回国自立的年轻知识白领,或是从平民阶层奋斗而小有成就,但一时还无法晋身上流的潜力绩优股。



“砖头”录音机、卡式录音带,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纯真年代。


入口处几平方米的天井做成迷你的室内庭院,从半透明的天花板倾泻而入的阳光,让整个空间灵润,主体部分被改造成上下两层,每层也有两米多高,只要你不是姚明那般的巨人,活动丝毫无碍。楼下为客厅,楼上是卧室,都是北欧简约风,但每一寸空间都释放出来,特别是床——当晚,一向睡眠不好的我在那儿和周公有了比大部分商务五星级酒店效果都好的一次约会。


点睛之笔是此处的色彩格调。整个居所只用黑白主色调的交融,孕育恰到好处的时代感——那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流行色,使得原本不大的空间,显得开阔而有立体感。墙壁上的画作皆是主人从艺术画廊妙手拾得,不少都是名家复制品,可提供售卖,只是张张不便宜。最大牌的一张是梵·高的复制品,是用昔日石库门拆迁的砖灰绘就;还有一张貌似随性的涂鸦,喝着咖啡机里自制的咖啡,看着阳光恰好在午后时分倾泻于其之上。



看似涂鸦,其实是颇具匠心和身价的艺术家作品。


整体体验与其说是活色生香,不如说是声色并茂:此处有一台20 世纪80 年代的“砖头”录音机,主人还准备了如今已经绝迹的卡带,“别舍不得听,老磁带不听反而受潮了。”恭敬不如从命,把卡带放进去,一板一眼地播放起 Yesterday Once More,比和平饭店的老唱片还摄魂。


这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意在致敬20 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时世界在“二战”后蓬勃复兴。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主人敢说这里“最海派”。凭借设计上的匠心,今昔日生活品质重现,吸引了不少住腻五星级酒店的个性客人。


地址:上海市复兴中路553弄10号后楼

预订:可登录 airbnb 网站查询

 

逛周边


美食 


取材平民,却不时不食,且食不厌精,乃是海派饮食文化的精髓。从复兴坊出门,一转弯到瑞金二路,就看到了这一精髓的代表——瑞福园联谊餐厅。此处最擅长处理各种应季食材,从名贵的刀鱼到稀少的野菜,不一而足,价钱却只是大馆子的零头。


喜欢西餐,往北走一个街区到淮海中路,百年西餐厅红房子刚刚完成新的一次华丽转身,重新绽放。


喜欢标新立异的不能错过洁而精川菜馆,那里曾是吴湖帆、刘海粟们谈笑风生、大快朵颐的地方。海派川菜有什么奥秘?只需按招牌菜点来即知。


不想走远?复兴坊大门左侧的顺兴清真馆,看着不起眼,却有着上海滩一绝的牛排面、牛肉饺和牛肉八宝辣酱,撞星几率也很高,达式常、童自荣等沪上回民名人都是常客。

 

休闲


如今备受新贵阶层追捧的思南公馆,和复兴坊仅一墙之隔。转到绍兴路上,昔日的法国警察俱乐部,是上海昆剧团团部的所在,每周六下午都汇聚着沪上有闲有文化的族群。花上一百元、一个下午,就把姹紫嫣红看遍。





文章来源于《中国国家旅游》2016年6月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