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酒店动态 > 与顾客产生共鸣:这家餐厅值得你学习....

与顾客产生共鸣:这家餐厅值得你学习....

  • 发布时间:2023-06-05 13:39:33

编者按:

西贝有红格子桌布和“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喜家德有一字型水饺和宽檐碗,巴奴有明档厨房和永远高高托起的毛肚。就连卖刀削面的馆子,削面时都会尽可能的让其显而易见。这是餐厅独特的表达语言,它解决的是认知,代表的是符号。

口述|芊总(拾久创始人)

整理|高云凤

编辑|乔祎

每个餐厅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为什么很多餐厅的好,顾客却感觉不到?因为他把店做的让别人看不明白、吃不明白。

就像人一样,你介绍一个朋友的时候,你会说他英语好文笔好等等,总得把你的特点说明白,才能让人认识你记住你,这就是理性的回归。因为消费者所有的选择都是在不断“比较”,比服务,比好吃,为什么大众点评依赖感这么强?它就是一个对比,所以不把你的特点表达明白的话,很难。

如何理解餐厅的“表达”?它是你跟顾客之间的“链接”,有它,就不会出现断层或者毫无感知的情况。拾久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表达语言的?在这里跟大家聊聊。

怎么表达?

我们把自己定义为一家迎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京菜馆,主打“附加值”、“性价比”、“体验感”,针对于 80 、90 后人群。从大方向来说,消费升级一定升级的是消费方式和生活品质,所有的餐饮围绕它在做,所以我们走的是“精致”路线,跟市场上大多数北京菜相比,它体验感更强,也更有消费潜力、溢价能力,我们也能从这个品类中更好的占位。

精致的餐厅氛围

怎样去表达这种“精致”感?对拾久而言,我要求店里所有触碰的东西都以奢侈品的标准去做,从椅子、盘子、甚至桌布、墙上的一幅画一个摆饰,都必须独一无二,因为我想找到拾久自己的符号。

比如在空间上,我们不守旧,艺术范,大师级别;比如在服务上,我们要求员工必须做到“自信”,它来自于你对产品的了解,业务掌握的熟练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比如在产品上,我们主要围绕京菜和宫廷菜,有很多经典系列。甚至餐具上,我也会选择拍卖品重新复制或者首饰盒这种带小心思的。

拍卖品的再生

但如果我的表达仅就这些,你觉得能做成一家好餐厅吗?显然不能。

在我看来,一个好餐厅、好企业,最关键的有两点:幸福感和归属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是什么?价格便宜吃着舒服。

怎么才能让他感觉舒服?无非是你的品质够不够细、够不够用心、够不够精致,你的服务无论是端茶、上菜、酒水的程序是不是不做作。显然,一味地强调精致是构不成的,那个叫做炫技,真正的舒服应该来自于熟悉的菜品、合理的价格、舒适的空间,也就是那些能让顾客感到“安全”的东西。价格上的安全感,菜品名字的安全感,服务上的安全感等等,因为这是现代人都缺的。

所以幸福感和归属感来自于顾客对餐厅的“共鸣”,也就是你对这个件事情的理解,再跟你的风格的交融,并且让接受的人感觉很舒服、很愿意接受的一种交织。拿我们来说,我面对的是 80 、90 后人群,我如何才能他们对拾久产生共鸣?举个糖油饼的例子。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情感寄托的食物,当它出现在一个精致餐厅菜单时,再配以精致的餐具、毫无门槛的价格,就很容易引发 80 、90 后的共鸣。

记忆的味道

所以我理解的共鸣,是“挖掘传统,做自己的表达。”这也是贯穿拾久的表达语言。传统也有时效性,假设你的客群是00后,那你的表达语言就要跟着换,比如肯德基。

引发共鸣的方式有很多,我为什么要找“旧”物?

1、“0成本”

拿糖油饼来说,当时很多人不建议我放。但我认为它有这么几个契机:北京本身就在大面积的整改,好多小早点摊都被拆除了,糖油饼就变成了一个稀缺性食物,再者跟烤鸭和鱼头相比,它更“小”,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越小就越容易激发同理心。这样你不用自己说,桌桌都会点,你也不用打广告,因为你只要呈现出来就足够打动人了,他一看一尝就是童年的味道,他会替你做宣传。

灵魂产品不在于价格,而是意义

并且它的利润也很高,“低成本、高收入、好效果”三者合为一体。所以它简直是我的灵魂菜品。

2、普适性:

我们的菜品设计师段誉在之前的设计经历中,也是延续这种思路,无论做什么品牌,他都会找到地方符号、餐厅符号、品牌符号,把它们揉成一个点跟卖点做结合。包括他在行业内也做了一系列单品爆款,从段誉熟醉蟹,到段氏绝味鱼头、松露煲仔饭,再到去年的炸油条,都是一个“挖掘传统、做自己表达”的过程。好的东西更多是挖掘,不是创造。

京鲁菜地位的形成也是这样,从宫廷散落到民间的御厨,其实都是这样的手法,用精湛的手艺配上民间食材,在民间收获了一致好评。

我的理念跟他一样,就喜欢找那种普通到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因此直到我现在开餐厅,也是北京菜什么知名什么大众,我卖什么。但非常关键的是,我全部都会重新演绎,因为我们都不是旧时代人,我们是新时代的人,就要做新时代的表达,传承不能守旧。

你的表达语言决定了你餐厅的样子

当你确定了你的表达语言,你餐厅的样子也更具象化。

· 细节怎么做

比如空间上,虽然拾久的空间很当代,但它里面却不乏旧物。比如我们的包间都是房子形状,这就是家文化、传统文化的体现,就是归属感,消费者会感觉在一个房子里吃饭,而不是在餐厅里,幸福就自然出来了。

餐厅里面有个“小房子”

比如服务上,虽然我们希望员工做到足够的自信和专业,但它又很“轻”,点到为止。 80 、90 后的人不像 70 后,他们享受现代生活方式,不想被打扰,不需要当大爷,因此我们的服务是那种“只需要给一个眼神”的蜻蜓点水。

比如菜品上,虽然我们做的是宫廷菜,但其中又不乏传统老北京菜,芝麻菠菜、炙子烤肉、酱爆肉丁、糖油饼、宫廷点心......在这样的空间、服务下吃这样的菜,久远的味道才更明白。

· 气质怎么定

拾久的基因设计上我也做了一个重新演绎:把酒店品质融入到家常菜。无论酒单、餐单还是服务,拾久都是按照酒店做了一个穿插,甚至连服务员也是从五星级酒店挖来的,脱离了一些传统北京菜的江湖气质。

这是规律,因为酒店意味着品质;也是趋势,接下来的餐饮就会朝着一个“即便吃的是平价餐饮,也必须有质感”的方向发展。我们想做品牌,而品质就是形成品牌的基因。当然这也来源于我本身的酒店经验,那个年代都做的是清一色粤菜,很俗套没有新鲜感,于是我就去做川菜、京菜、淮扬菜,把一些社会餐饮形态融入酒店,而现在,我是把酒店里的东西融入到社会餐饮。

· 做什么样的生意

包括我们的定位,为什么我们选择隐于世?不进购物中心?就希望给大家这种进门回家的感觉。那么一些高端烤鸭店可能就不想让你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们的客单不一样,人群不同,我要解决大部分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去吃饭,一定是跟最好的人、最合适的人一起吃饭,那必须要讲究舒适感,这就成了这座城市的人最需要的感觉,因此即便是吃一碗面,也要吃的舒服。

开在街边

拾久所有的语言,都是为了让客人能在每一个接触到餐厅的环节感觉舒服。

当你找到自己的表达语言......

如果你找到它,你还会发现很多意外收获。

· 帮你省掉你的宣传成本

现在,拾久的生意全凭朋友圈带动,食客的口口相传才是最大的自媒体。因为你有了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顾客认知就会变得更清晰,我把它做成这样,就想告诉食客,拾久是这样一个品质,未来也是这样。如果你的品质让大家认知不高,你往下走很难。当品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品牌,效益和品牌,我觉得效益是品牌的衍生,你没有好品牌,就没有效益。

你前期多花些功夫和成本,麻烦一些,但这家店如果孵化成功,第二家店就是零成本,不用推广,品牌所有东西都出来了,你花 1500 万能砸一个品牌,后面的东西都很顺,你为什么不做呢?

· 帮助你筛选客群

所有商家做好的一大原因,就是找到自己的客人。

就比如我的烤鸭,我想把它重新演绎,有人说好,有人就说我们事儿逼,嫌麻烦,因为在去片和摆盘的时候,它会略微丢失温度。这时候你怎么办?如果你听他的就会失去了拾久的符号,它想出来这种感觉就必须要有仪式感,如果抹掉了,就不是拾久。所以那些不喜欢的人就会走,这就是气场,就跟有信仰和没信仰的人一样,你有信仰就不会在意他偏僻,一个地方吸引他的时候,他就不会去挑剔太多。

吸引力法则

所以,到底什么才算是好的表达?很简单,要从品牌上做减法,从消费者端做加法。既然他觉得不烦,又让他感觉满足,让他觉得这顿饭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懂食客。并且在表达这两点的同时,你要找到那个亲民、不把自己架的高高在上的方法,这是拿捏得准。

因此,我们有个口号叫做“高高在下”。“高高”说的是品质和品牌,“在下”说的是你要时刻审视自己能不能给的到。从下面往上望,所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就会去观察,看大家要的,我能不能给到。给的到就是好表达,给不到就是坏表达。


 更多餐饮课程尽在勺子课堂APP 

 点击“阅读原文”,把餐饮干货知识装进自己口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