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酒店动态 > 不打扰才是温柔

不打扰才是温柔

  • 发布时间:2021-09-28 19:37:08

昨日去取快递,到了快递店子里后老板直接让我在快递堆里翻找自己的快递。于是在一堆快递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用剪刀直接拆开了包装,拿起快递就径直出门了。走到了路口,才想起来,整个过程中,是没有一个人询问我这个快递究竟是不是我本人的。于是,我回想了一下,这个快递加盟店在这里已经好几年了,老板也是同一个人,说明这个模式是可以运行下去的,快递丢失率也应该是相当低的(如果一定要说存在丢失率的话,也有可能确实没有丢失)。

 

我不禁想到,我们的一些制度设计得相当得累赘又笨拙。一个简单的流程,需要把人性的各种阴暗面都要考虑进来,结果就是制度性的成本太高,人为造成的损失相当大。似乎国人在设计制度时,都喜欢高大全的方案,把各种可能性都囊括进来,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纸面上完美、现实中没法执行的方案。

 

尊重基本的价值观的存在,是一个社会能够运转的基本前提。处处设防的结果就是系统的整体效率严重降低。一个最简单的体验就是,在欧美国家的酒店吃早餐,你只需要向服务生报上房间号码即可,稍微好一些的酒店都没有人让你一定要把卡套出来展示一下你确实是入住这里的客人。而国内的酒店(特指一些国营的国宾馆,比如天安门旁边气派的北京饭店)则远非如此。一次在北京饭店入住,早餐时服务员一定要求出示房卡上面的房间号码,不巧的时卡套正好在房间,结果服务生严词拒绝。可想而知,这个早饭吃的是多么的狼狈。这就引申出了中外管理理念上的一个重大差异:欧美人做事情的出发点是把人当作好人,而我们制度的出发点是把人预设为坏人。

 

过去的中国,也没有人专门研究数据和概率之类的理性科学,国人更多时髦的是做一些模糊的形而上学。上千年传统下来,我们的国人对很多事情的发生或者不发生的可能性已经习惯了拍脑袋,习惯了估摸,没有人拿出一个量化的分析。所以,在这种糟糕的分析不友好型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数据分析的工作迟迟得不到重视,最后只能是欧洲人捷足先登,并且利用先发优势,和国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扯远了,回到这个快递上来。基本的信任,犹如基本的伦理道德,犹如基本的人性、基本的礼义廉耻,是作为一个人立于世的基本前提。一个人敢于行走在大街上,敢于出去和Yt见面,敢于把自己作为一个人来展现于世,是因为他首先是有着上述基本特征和elements的人。丧失了这些,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基本的人存在的前提。

 

这样的残缺的一个人,是不配拥有思念和爱的。

 

昨天终于把云音乐注销了。不打扰别人,才是最后的温柔。I really wish you happy and 发大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