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酒店动态 > 文明之旅丨王府井大街

文明之旅丨王府井大街

  • 发布时间:2020-10-21 21:01:38


王府井大街:

在北京的众多街区当中,有一个街区早已名声在外,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就是位于长安街北侧、紧邻着北京饭店的王府井大街。


远古人类活动的记忆

王府井大街地区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今天王府井东方广场地下三层、地铁1号线王府井站的A出口,有一处被称为“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见图1)的地方。也正因为这座博物馆,地铁1号线的A出口被很多人形象地誉为“通往祖先家园的出口”。


图1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内景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于2001年12月28日正式对社会开放。在博物馆三百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展示了出土的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和用火标本等,并配以大量图表和照片,采用大型油画、雕塑、电脑触摸屏等形式介绍了发掘情况、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情景和初步研究成果,以展示首都北京的灿烂历史文化。


王府井大街往事

为什么会有王府井大街这个名称,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王府井为“王福晋”的讹称。福晋是王后的满语译音,说的是居住在这里的某位王爷的福晋为人行事耸动邻里,致用以指称该街。这种说法不确切,故极少有人相信。二是因井而命名。北京王府井的胡同有很多,而北京胡同是元朝的产物,据说在元代蒙古语‘胡同’的意思是指‘水井’。故称王府井。

1912年,,住在当时的王府井大街100号,因其积极支持袁世凯,袁世凯称帝之后便将王府井大街改名为“莫理循大街”,并在大街南口竖立了英文路牌。至1935年,今王府井大街已一分为三:东安门大街以南称“王府井大街”,东安门大街至灯市口称“八面槽”,灯市口以北称“王府大街”。


历史沧桑说府邸

明代,王府井大街及周边建有十座王府、三座公主府,到了清代,也在此街上建造王府。根据记载,晚清时期,今王府井大街附近地区的王公、贝子、贝勒府邸有十三家,大臣宅邸仅晚清的军机大臣(包括军机处行走)府邸就有十一家,如将各部尚书、侍郎等从一品、正二品以上官员的府邸计入,则还要远远高于上述数目。这一时期的主要府邸有今王府井大街西侧,自南向北依次为温郡王府、霞公府、伦贝子府、一等威勇公府、辅国公韬塞府、辅国公弘升府、惠亲王府等;今王府井大街东侧,自南向北依次为豫亲王府、恰亲王府、一等褒绩公府、扎萨克贝勒府、张贝子府、修公府等。据朱启铃先生回忆,所有府邸中以豫亲王多铎府最大,今协和医院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多铎战功卓著,是的铁帽子王,地位特别尊崇,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现如今,以上各府邸已悉数被拆除,留下的也仅有王府井大街这条街名而已。

衙署之街话衙署

因为王府井街区靠近皇城大内,因此自元至明末,一些重要的衙署分布其间,有人便将此街称为“衙署之街”。元代的三大衙署中,位于王府井街区的就有两个:,它所在的地点就在今天的灯市口西街与东厂胡同之间;,其址在今天的东单三条至煤渣胡同之间,校尉胡同以东、东单北大街以西的方形地带。

到了清代,今王府井大街一带是八旗中镶白旗满洲居住地,设有镶白旗满洲统领衙门。同时,清初设立的处理蒙藏事务的衙署——理藩院也设在今北京贵宾楼饭店(见图2)现址上。


图2 贵宾楼饭店
风格迥异数东堂

在北京有东、西、南、北四大天主教堂,分别是南堂宣武门教堂、北堂西什库教堂、西堂西直门教堂及东堂王府井教堂(见图3)。其中东堂王府井教堂就坐落在今王府井大街74号,。王府井教堂是继“南堂”之后的北京第二座天主教堂,也是一座罗马建筑风格的教堂,堂体占地面积约2387平方米。


图3 府井教堂

东堂是由意大利人利类思和葡萄牙人安文思两位传教士创建。他们于明末来到中国,后在四川传教,至清初被清兵掳至北京,在肃王府当差。到了顺治十二年(1655年),世祖福临赐给他们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他们遂在空地上建起了一座教堂,也就是最早的东堂。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一场大火将教堂烧毁,宗教活动也被废止。1884年,被重建成罗马式教堂,然而仅存在了十多年,便在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1904年,法国和爱尔兰利用“庚子赔款”又对其进行了重建,即为现在的东堂。



目前,这里既是正在利用着的宗教场所,也已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观光地,其正以豪迈的姿态、包容的性格,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之徒。



来源:北京文化遗产之旅,京社科编辑

长按二维码关注“京社科”获取更多精彩

友情链接